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VI设计知识网

  剧版《叛逆者》集中笔墨铺陈林楠笙的心路历程,情节上也做了多处调整。如剧中顾慎言出场就是“邮差”,去掉了原作写他1927年脱党加入军统始终不被信任的“叛逆者”身份,线索明晰,笔墨俭省。小说写林楠笙在香港时已向纪中原提供情报,电视剧则改为到重庆才刊登《官渡口》诗向党表明心迹——林楠笙在重庆看到抗属蓝小姐的不幸遭遇和国民党内部派系的互相攻讦、自私误国,促使他完成了最后的蝶变。另外,同是初出茅庐,顾耀东的成长伴随着全方位的技能学习,而林楠笙特训班高材生的设定略去受训过程,围绕其内心世界的蝶变步步深入,戏更有张力。

  同时,该剧编导对主要配角的凸显和非必要人物的淡化亦都恰到好处。例如在剧中,蓝小姐的形象更为丰满,交际花身份以外,其烈士遗孀和好母亲的轮廓被勾勒出来,编导还让她进军统受过射击训练,为其最终拿起枪帮助林楠笙埋下伏笔。

  密针线:锤炼细节以提升品质

  成功的谍战剧各具亮点。如《风筝》除人物和故事出彩外,还认真描写郑耀先与其敌营里部下的袍泽之义。改编自麦家同名长篇的《暗算》等则侧重塑造侦听破译的天才怪才,悬疑烧脑。而从中短篇改编连续剧必须做加法,其关键是使针线细密有致。

  准确提取原作核心信息,更多精妙的细节在剧中出现,用以充实故事和人物。如为了强调新手特工林楠笙在迅速成长的同时也对军统和自己原来的选择产生怀疑,编导将上村净死后与林一起撤退的人从蓝小姐换成朱怡贞,朱怡贞也从普通女大学生改成富家千金,在我党电台被破坏后,她奉纪中原之命,购买一台高档收音机改装后用于接收上级指令。她被捕后,收音机里的线圈是关乎她生死的关键证据。而此时林楠笙已被朱怡贞深深触动和感染,毫不犹豫赶去朱家拆下线圈,迈出“叛逆”的第一步,情节合理,惊心动魄。另外,成功刺杀上村净的英雄有了“云伟”之名,朱怡贞还强调“他还不到二十岁”,其他几位烈士也都是小说中不曾出现的,如阿木和福安。

  剧中,共产党人有坚定的信仰和坚强的意志,更有普通人的感情。如林楠笙和左秋明互相信任肝胆相照,朱怡贞和朱孝先父女情深。林楠笙和朱怡贞的爱情编导着墨克制但动人心弦——朱怡贞在香港上船后,别上林楠笙送她的粉色蝴蝶胸针,到船舷边与岸上的林四目相对,默契地同时绽放微笑。还有一个看似闲笔的细节令人击节,即在香港因缺证件买不到止疼片而痛楚到行走艰难的林楠笙在接过店老板追出来赠送的药片后,等不及回到近在咫尺的住处,急忙拿手接雨水吞服!——他本可待真正伤愈才出院,但在日本人的医院里他只要不是昏迷状态就一分钟也待不下去。这份坚定的爱国心不禁让人联想到《麻雀》里的唐山海高唱“万里长城万里长”走向活埋坑的从容——爱国,是可以断然放弃健康和生命的。

  此外,编剧还巧妙运用互文手法使故事形成闭环。如林楠笙与左秋明坐在长椅上畅想抗战必胜的场景,与当年的邮差和渔夫何其相似乃尔?!曾将顾慎言逼得悬吊在天台才得以脱身的青年林楠笙在大撤退时反被顾从坠落边缘拉了上来,执行找出内鬼邮差任务的林楠笙最后却成为邮差的接棒人,曾经腼腆青涩的特训班毕业生返沪后成为副站长,穿上了顾慎言般滴水不漏的铠甲……从1936年夏天到淮海战役前夕,林楠笙的成长,一步一个脚印,坚定,有力。

  当然,该剧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些细节并不合逻辑,但瑕不掩瑜不可否认。电视剧《叛逆者》让观众看到那一代青年人在家国存亡绝续之际所经历的复杂情绪,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命题。

  来源:文汇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展现风格化叙事和高浓度情感的历史力量

下一篇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全球首映式举办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