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维纳斯的诞生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当人类第一次从蚌壳中发现晶莹圆润、灿灿发光的珍珠时,他们很难相信如此宝物竟出自如此平庸的贝类体内。他们将之视为天赐之物,奉若神明。他们守着珍珠,爱不释手,为其演绎出许多流芳千古的故事与传奇。古代希伯来人认为,珍珠是上帝用来点缀伊甸园的。印度人想象中的珍珠是晨露,是神灵将晨露点化出来用以迷惑世人的。在罗马,珍珠与美神维纳斯息息相连。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堤切利在《维纳斯的诞生》一画中,将女神置于一扇巨大的贝叶之上,从水底缓缓而出,女神抖落的水珠形成粒粒珍珠,洁白无瑕,晶莹夺目。丹麦人将珍珠与美人鱼扯在一起,美人鱼思念王子而不得,泪洒相思地,被守护在身边的贝母蚌珍藏起来,时间长了,眼泪就变成颗颗珍珠。
明珠射体孕西施
在珍珠之乡中国,关于珍珠诞生的传奇更是多不胜举。在素有珍珠之乡美称的浙江诸暨,珍珠与中国古代美女西施浑然一体,自古就有“明珠射体孕西施”的传说。故事说,月亮女神嫦娥拥有一颗巨大的珍珠。她十分珍爱它,时常带在身边,只在外出时让五彩金鸡守护。一天,嫦娥和吴刚溜到桂花树下私会,又将珍珠留给五彩金鸡。金鸡便像平日一样,将珍珠抛来抛去,把玩起来。也该这天有事,金鸡玩得兴起,结果用力过猛,珍珠一下子弹出月宫,直落九霄云下,掉进浙江诸暨的浣纱溪里。金鸡大惊失色,振翅飞出月宫,紧追出来。没有想到的是,这珍珠原来也是有灵性的。看到此地风景迷人,远胜寒冷的月宫,她死也不肯回去。眼见金鸡追来,珍珠无处可逃,忽见溪边有一妇人浣纱,它情急生智,一下子跳出水面,径直飞入妇人的口里。金鸡飞来,站在苎萝山头,怎么也找不到珍珠,只好长叫数声,回月宫受罚。妇人回到家中,当即怀下身孕,十六个月后生下一女,就是历史上 的西施。
鲛女的眼泪
西施与珍珠的故事大概算是古人对淡水珍珠的最美丽想象。至于海水珍珠,另有一个传奇。传说在中国的南海里生活着鲛女,她们善织一种薄如蝉翼、滑若凝脂的绫绸,名叫鲛绡。鲛女们的集市叫做海市,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海市蜃楼,鲛女们往往在海市里彼此交换产品。人类如果穿上鲛绡所制的衣服,便能走进海市蜃楼,与鲛女同乐。传说鲛女是月亮女神嫦娥的侍仆,因为做错事才给嫦娥罚到海里织绡。每逢月圆之夜,她们常常站在峭石上,遥望月亮,伤心落泪,落下的泪水便是珍珠。面对如此美丽的传说,唐朝诗人李商隐有感而发,起笔写下千古名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隋侯之珠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件宝贝是权贵们经常争夺的,一是“和氏之璧”,二是“隋侯之珠”。与珍珠有关的最感人故事恐怕莫过于“隋侯之珠”。《韩非子》记载:“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其美,物不足以饰”。《吕氏春秋》中也用“隋珠弹雀”比喻大材小用,可见隋侯之珠在古代流传甚广。传说战国时西周隋侯(封地在今湖北一带)在出巡封地时,一日行至渣水,忽见山坡上有一巨蟒身受刀伤,奄奄一息。隋侯望着巨蟒,恻隐之心大动,遂动手为其敷药治伤。巨蟒伤愈后,围着隋侯马车连转三圈,依依惜别。隋侯出巡归来,走至渣水时,忽见一少儿拦路献珠。隋侯细问原因,少儿只是不说,隋侯拒绝接受。第二年,隋侯又一次出巡渣水,忽然梦到那个曾经拦路的少年,说他原是那条受伤的巨蟒,一心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只是无以为报,特将冠上明珠献上,望他收纳。隋侯醒来,果然见到身边有一颗稀世珍珠,大为惊奇,于是将其随身携带。 “隋侯之珠”反映了中国人的“知恩必报”观念。试想,一条蟒蛇尚且知恩必报,何况人呢?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已将作为财富的珍珠与作为道德的为人结合起来,从而使宝珠焕发出一种人性的光辉。
割股藏珠
珍珠具有灵性的最动人故事当属“割股藏珠”。传说晋代某皇帝酷爱珍珠,听说南海海面宝光四射,知是宝珠,便派太监坐镇广西合浦珍珠城,派兵强迫珠民下海采捕。发光之物乃龙王千金公主的心爱宝珠,为南海至宝,有两条恶鲨把守,珠民被咬死者甚多。捕不到珠,太监便严刑拷打,许多珠民被逼得家破人亡。当地珠民海生也在应征之列,只得冒死下海。为救珠民于水火之中,海生只身前往宝珠放光之地,与恶鲨相斗多时,身负重伤。碰巧的是,公主此时到峭石边玩耍,正好看到奄奄一息的海生。眼见海生命丧鲨鱼之口,公主急忙过来赶走鲨鱼,将海生放到峭石上。海生醒来,公主问他为何到此冒险。海生遂将珠民的境况细说一遍。公主感动异常,为救珠民,就将宝珠取出,送给海生。太监得珠大喜,一边向皇上报捷,一边用红布将其严密包裹,锁入檀木盒内,派重兵押回京城。然而,太监一行走不过数十里,忽见一道银光划过檀木盒,太监猛吃一惊,打开珠盒,发现宝珠已然不翼而飞。太监大惊失色,连夜赶回珠城,再逼海生等下海取珠。海生不肯,太监便将其他珠民捆绑起来,扬言道,如果海生取不来宝珠,便将他们一一掷进大海。海生无奈,只得再赴深海,向海公主求救。公主再次献珠。太监得珠,放掉珠民,但苦无将宝珠安全送走的办法。一个老人献计让他“割股藏珠”,太监眼睛一亮,当即将股部割开,塞入宝珠,待伤口痊愈后迅即起程。然而,太监仍然无法将宝珠带走。在第一次失珠之地,又是一道白光划过,宝珠再返大海。太监惊恐万状,深知回去是死,只好再到珠城,却见珠民们已经逃之夭夭。太监长叹一声,面对大海吞金自杀。在合浦珍珠城外有一堆黄土,据说就是太监的葬身之所。这个故事一波三折,充分显示出人与珠的血泪关系。在那个“以人易珠”的年代里,皇家逼珠,珠民玩命,一颗珍珠一条命,粒粒珍珠滴滴血呵。一部采珠史,其实就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不过,传奇归传奇,“割股藏珠”之说确有记载。据《集异记》记载,唐朝开元年间,司徒李勉在睢阳救助一个病危的波斯老人,老人临终时割开大腿,从里面取出一颗巨大的珍珠送给李勉,说此物乃波斯王室至宝,价值连城,一日突然遭窃。波斯国王下诏,谁能找到宝珠,便赐谁一等公爵爵位,终生荣华富贵。多少人为找此珠不遗余力,老人为得到它,更是费尽千辛万苦。今天虽然得珠,不料却落此大难境地,想是命中不该得此富贵。现已不久于人世,承蒙司徒厚恩相助,无以为报,只以此珠相赠。《广异记》另外记载,又一个波斯人住进一间客栈,出价二千贯向店主买下门前的一块巨石,碎石后得一大珠。波斯人拿刀割开腋窝,将珠塞进后扬长而去。看来,割股藏珠是波斯人特有的藏宝密技。想想也是,波斯人远行千里,他乡遇宝,若按寻常法携带,极有可能人财两空。割股藏珠虽然免不了一时疼痛,但绝无丧命失宝之忧。
上一篇: 钻石的奥秘与爱情象征
下一篇: 与古代定情物相关的首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