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VI设计知识网

6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将安徽省黟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黟县正式成为我国第13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黟县也是继歙县、寿县、亳州、安庆、绩溪之后,安徽省第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黟县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古称“黝县”,县域面积857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万,却有着“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

  1982年2月,为了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从行政区划看,历史文化名城并非一定是“市”,也可能是“县”或“区”。

  那么,一个“蜗居”在黄山南麓的小小县城,黟县为何能够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徽商和徽文化从这里走出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诗书经世文章,孝弟传家根本”……这些劝人向善向上的楹联,都出自黟县的宏村和西递古民居。因为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宏村和西递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一个县城同时有两个村落入选,十分罕见。

  黟县,因此被称为“中国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是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区域。

  “黟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已有2200多年的行政建制史,是徽州‘一府六县’千年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黄山市政协原副主席张俊杰说,除了西递宏村外,黟县还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个,中国传统村落4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66项。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被誉为“中国徽文化的活化石”。

  徽文化孕育出徽派建筑、“徽州三雕”等一大批非遗文化。

  “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和古徽州其他地方一样,从明代开始,一批批黟县人走出大山,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并以“商而兼士,贾而好儒”闯出“徽商”的金字招牌,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商帮,创造出“无徽不成镇”的商业传奇。

  徽州木雕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徽州三雕”的一种。“徽州木雕最大的特色在于对徽文化的体现。”在宏村景区内,徽州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汪德洪告诉记者,黟县人自古以来尊儒重礼,崇文尚道。徽州木雕除雕刻各类花鸟鱼虫等祥瑞图案外,还雕刻一些弘扬精忠报国、倡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轶事典故,如“徽娘教子”“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当地老百姓把这些精美雅致且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图案“雕刻”进自家的房子里,时时警醒自己,教育后人。

  “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比如徽文化中有关‘崇学’‘清廉’的文化理念,对现代社会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黟县世界文化遗产事务中心四级调研员金忠民说。




上一篇“水下洛神”如何从创意变成现实

下一篇“2021丝绸之路周”开讲丝路故事:动植物如何“走”丝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