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VI设计知识网

  【文艺观潮】

  “五一”国际劳动节刚刚过去,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思考节日与影像的关系别有一番滋味。所谓节日,就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节日文化从岁月长河中流淌而来,带着丰富的内涵意蕴。人们用年复一年的热烈庆祝与真诚纪念,构筑起牢固的情感纽带和价值认同。或热闹或温馨或庄严的节日图景,一直是中国影视创作中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丰富多样的影视作品在屏幕内外引发情感共振,营造符合时宜的节日氛围,传播恰切熨帖的节日文化。随着创作者对节日内容的持续深耕,影视作品不仅能普及节日知识、渲染节日气氛,还能勾画世情、温暖心灵,挖掘并展现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精神力量、社会价值。彰显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用镜头一笔笔绘就中国节日的独特魅力。

  以文化为题,描画恰切贴合的节庆图景

  每逢佳节,电视台、视频网站等平台都会围绕节日主题,推出主题晚会、纪录片、微电影等形式多样的作品,对节日相关内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渲染浓郁的节日氛围,加深大众对节庆文化的理解。比如,过年时,全家人一起看央视春晚,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新年俗;文化节目《古韵新声》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从文物、古籍、古画、诗词等多维度,展现厚重的文化气息,让观众对传统节日有了新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等则从致敬劳动者、激励青年人等角度入题,诠释这些节日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带领观众解锁庆祝节日新体验;还有《送你一桌年夜饭》《年的味道》等纪录片在节日期间推出,以故事化的叙述方式讲述与节日相关的美食、服饰、技艺等内容,打开了大众选择过节方式的新思路。

  除了这些在固定时间节点推出的节日主题影视作品外,节庆文化还成为日常影视创作不可或缺的内容。比如,电视剧《琅琊榜》在表现春节时,用一年又一年除夕的不同境遇,推动情节起承转合,呈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而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则以上元节为背景,讲述主人公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盛世长安、灯火通明与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交织在一起,让影像充满戏剧张力,也让上元节的文化底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些作品对节日场景进行精心设计,并将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节庆文化、节日习俗有机融入故事讲述,自然而然地推动情节发展,让观众对节日的认识有了更多的历史纵深感和空间延伸感。

  以习俗为桥,连通时空唤起情感共鸣

  自古以来,节日习俗与传统历法、农事节气依伴。年复一年,佳节轮回,春种秋收,节日习俗不断绵延传承,如同一条纽带维系着中华儿女的情感。尤其是相聚、纪念、问候等带有浓烈情感色彩的活动在影像呈现之下,打破了时空壁垒,与观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通过分析影视作品里的春节故事,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可见一斑。在古装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临近岁末,女商人周莹邀请所有掌柜以及他们的家人共聚一堂,以酒向先人祈祷、向父母致敬,感恩过去一年的好成绩,祈祷来年有个好光景,体现了春节阖家团聚、辞旧迎新的古老传统。年代剧《人世间》则用春节串联起一个普通家庭近五十年的时光。为了祖国建设,周家人分散在五湖四海,他们对春节团聚的期盼尤为浓烈,所以早早地筹备年货,等待离家的亲人归来,在人聚齐后又热情张罗拍摄全家福留念。这些活动体现了那个年代的时代特色和文化气息,诉说着几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今,影视作品里春节节庆气氛依旧浓厚,但与过去相比,除了阖家团聚、辞旧迎新的意味之外,又增加了很多新内涵。比如综艺节目《哈哈哈哈哈》第三季讲述在东北过大年的故事,不仅记录了扭秧歌、买年货、赶大集的热闹场景,还呈现了朋友相聚、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活动。人们看到,如今的年味不仅未曾远离,反而在现代人的演绎下呈现出很多新气象,更加贴合当下人的情感和习惯。

  在一代代人生活的烟火气里,节日习俗不断演变。影像将时空界限打通,将传承发展的内涵娓娓道来——节日习俗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传递了中国人质朴深厚的情感,更传达出中华民族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断前行的信念,让观众更加理解奋斗的价值和意义。

  以技术为媒,创新表达彰显文化自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长影洗印车间首次开放

下一篇吉林市音乐舞蹈家协会词曲创作学会成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