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VI设计知识网
重大题材影视剧之所以成为爆款,还在于网络时代年轻观众非凡的传播力与创造力。数字时代,媒介技术迭代使传统的观演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影视作品从独立的文本变成了互文的话题,观众从电视机、大银幕前聚精会神地观看变成了视频网站移动倍速式观看,传统的“看剧”变成了弹幕交流、短视频追剧。网络参与式文化重塑影视艺术的接受场景,形成了一种“关联式、批注式和社交化”的虚拟集体观赏形态,再造了一种新的接受美学。它改变了我们谈论英雄、讲述英雄故事、感受英雄的方式,由此也形塑了英雄在我们心中的概念。
《觉醒年代》的弹幕中,“我的二年”“泪目”“致敬”,表达的是对人物品格的认同与赞赏。而《我和我的祖国》的网友留言中,“这才是青年应该看的”“如果国家需要,我也愿意”则是被深深激励后的个体意志表达。演员表现精湛演技的片段,也成了网友制作表情包的素材——印象中严肃脸的李大钊可以如孩童般多情又可爱,宋运辉式的委屈、尴尬、烦闷一应俱全,还有马得福的“超级期待”“生无可恋”……在这里,习惯超文本跳读、多屏幕观看的年轻观众,不仅观看既定的剧情,还会搜索社交网站上各种有趣的“梗”,参与弹幕或留言的话题讨论,更会自行剪辑创造新的人物关系、改编新的剧情。由此,一部重大题材影视剧一旦播出上映,就被置于庞大的信息网络之中,每一个观众都是丰富的节点,剧情、人物、细节、道具都可能成为网友二次“平民叙事”或“微观叙事”的素材。在网友“自来水式”的传播中,英雄形象不是既定的而是生成的,观念的引导不是强加的而是潜移默化的。经过这样的翻译转化,影视剧的主题思想更容易获得年轻人的理解和认可。
总之,贴近青年人的现实生活,回应青年人的心理诉求,采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观赏方式,在几方因素共同作用下,重大题材影视剧频频获得青年观众的点赞,有效提高了影视创作的社会效应。我们应该总结其中的有益经验,并将其应用到今后的生产中。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绝密使命》:隐秘而伟大的红色战歌
下一篇: 中国故事:如何挖掘、提炼和塑造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