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VI设计知识网

  当前,较早的媒介接触和充足的营养,导致当代儿童普遍早熟。如何动态捕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轨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艺术创作,至关重要。在儿童题材影视创作中,不应有超出儿童认知水平和读解能力的内容,不应有正邪不分、善恶不明的模糊地带,也不提倡模棱两可的所谓复杂人性的隐晦描摹。

  儿童尤其是低幼儿童,他们最初接触影视作品时是被动的,他们的观看取决于家长的选择和引导。因此,家长要成为儿童观看影视作品的第一“把关人”。家长应该对儿童可能接触到的影视作品进行预先观看,做到有所取舍、有所干预、有所引导。要在儿童走向独立思考的萌芽之初,在独立人格的养成伊始,为其导入健康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

  优秀的儿童作品能够以镜像的方式折射成人世界,从而引发关于真善美的深度思考。如《放牛班的春天》用音乐打开大人和孩子们通往彼此心灵的大门,《奇迹男孩》用爱与包容让一个面部有先天缺陷的男孩走出阴霾,拥抱阳光,《棒!少年》讲述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生活在困境中的少年,以棒球为火种点亮生命征途的故事。他们或是孤儿或是留守儿童,在努力长大的过程中步履蹒跚,然而,正是这群不被看好的小小少年,却通过不懈努力在国际赛场上赢得尊重和荣耀,传达了一种令人热泪盈眶的力量。

  一个人的初心与梦想,总是在孩提时萌发。儿童题材影视创作可谓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影视创作者要有使命感,深度描摹儿童的心理画像,从行为培养、性格培养和品德培养等方面对儿童进行最初的塑造;要润物无声地坚持创作的正向引领,把关于理想信念的启蒙教育融入作品当中,让信仰的种子从童年萌发,展现新时代儿童的精神风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阳光又时尚,乡村剧也可以这样

下一篇《川流不“熄”》: 一段有趣的祖孙“囧途”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