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VI设计知识网

  影片还通过高贵与卑贱的并置,刻画了时代真实和人性真实,增加了影片的观影愉悦,也思考了人生选择与人生理想等宏大命题。影片的创作目的并不限于艺术性地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还以草蛇灰线的方式,向观众揭示了当时一些重要人物的不同人生志向,他们对于中国前途与个人命运关系的不同理解,并预示他们在革命低潮之际的人生选择。这样,“历史”在影片中就不是一尊凝固的时间雕塑,而是成为人物“未来”的预演与伏笔,并对“今天”产生深邃的启示和引领意义。

  《1921》看起来,只是记录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在上海广阔空间里选取了一处普通宅院。但是,在中国的历史坐标中,这个看似普通的时间与空间,将交汇成一个惊天动地的近代史最强音。这个音符,在当时可能只是上海里弄间的一声吆喝,只是一群年轻人热情澎湃的大声呼喊,淹没在密探围捕时的呵斥声中,会遭遇恶势力在志得意满间的一声冷笑。但是,这个音符蕴积了当时中国最为激越的民族力量,将孕育成击碎旧秩序的一声惊雷。这雷声,必将奏响中国走向美好未来的嘹亮号角,滚滚浪潮,势不可挡。

  《1921》的最大亮点,不只是将100年前建党这个雷霆万钧的时刻,以艺术化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也不只是人物群像的丰富与完整,更关键是,在那种风雨如晦的历史境遇中,展示了不同人物所作出的人生选择。这种选择折射了不同的信念、价值观,最终也将走向不同的人生境界与人生高度。这是历史题材影片与观众完成的最为深切也最为深刻的对话与共鸣。

  影片中的毛泽东在27岁时已立下宏愿:为理想奋斗,为真理献身。历经100年的岁月磨炼与时光浸润,毛泽东当年的“理想”与“真理”的内涵,在今天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不是说时间在百年长河中凝滞了,而是因为这些“理想”和“真理”,是中国人永恒的不懈追求,是中国不断抵达崭新高度的不竭动力。这时,影片《1921》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眸,同时也接续了百年前的精神源流:百年前的你们,点燃火种;新时代的我们,共创荣光!

  来源:文汇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1921》与青年共话“不负时代”

下一篇《送不出去的情报》:以巨大的残酷揭示巨大的温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