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导向,离不开题材响应市场这一路径,在此路径下,题材的开发与选择对剧集的成败至关重要。而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品质,也离不开艺术风格的积累与沉淀,在此基础上,剧集的表达才能准确、充分,并实现艺术创新。当下,网文叙事技巧的影响、电影表现手段的介入以及网剧播映模式的冲击,都促使传统电视剧创作寻求自身突破,特别是在题材选择和艺术风格构建上,要转化为创作上的探索,激发出创作的活力和可能。
在这个变革的时期,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也迎来一股风潮,让这个曾经被边缘化的题材呈现别样面貌。从2020年底开始, 《越过山丘》 《大江大河2》播出,特别是《大江大河2》继承前作《大江大河》的高品质,让工业题材电视剧真正站上了C位。至近日, 《逐梦蓝天》收官,该剧聚焦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是中国电视剧创作首次触及这一领域,以史诗般的画面再现航空人为实现强国梦不懈奋斗的故事,彰显了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内容上涉及尖端军事工业和大国重器的展现。上述这批作品,让中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巨变得以展现,在精神实质上有统一的诉求,同时为工业题材创作实践展现了多种可能,开启了工业文化、工匠精神在电视剧创作上的新局面,其中的经验值得回味。
工业题材的开掘:回归戏剧性本体
工业题材作品在中国电视剧创作中是冷门,这与改革开放之后制造业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鲜明反差。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创作之难,另一方面也在于市场接受程度不高。
从创作角度看,工业题材是电视剧制作方刻意回避的领域。首先,由于工业制造题材涉及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内容,用视觉化呈现难度较高,故而鲜有编剧导演愿意尝试。久而久之,制作公司也敬而远之,于是工业题材沦为电视剧市场的边缘产品。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仅有2007年的《大工匠》、2008年的《漂亮的事》、2011年的《钢铁年代》、2018年的《大江大河》和2019年的《奔腾年代》等寥寥几部电视剧曾引起社会关注,取得业内反响。
我们看到,电视剧题材似乎是一个充满商业和传播意味的关键词,在市场的选择过程中它代表着消费群、受众群的接受程度,也预示剧集潜在的收视可能性。在以往的选题经验中,一部“工业”题材的电视剧,很可能在内容上表现范围非常狭小,局限在琐碎的说明书式的技术解读中。而在具体剧集里,由于有关工业生产、工艺改进和产业改革的内容占了相当比重,这对于那些有相关工作经历的观众来说能形成共鸣,但对普通观众来说却有疏离感。
这一切,均忽略了电视剧的本体特征——戏剧性,是一种“题材为上、技法为下”的不成熟创作观,使得工业题材电视剧丧失了广大的观众基础,也为市场所冷落。但以《大江大河2》 《逐梦蓝天》为代表的这一批作品,却突破了工业题材本身的“局限”,让电视剧创作回归戏剧性本体,给观众提供了有质感的观剧体验。如《逐梦蓝天》,题材内容表现的是飞机设计与制造,但编导并不简单地以此为中心,而是围绕它编织起人性的冲突,把生产改革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联系在一起,让戏剧性的构造成为表达的核心,呈现航空人在历史的惯性中的悲欢离合。
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融合:期待完整的艺术表达
戏剧性之外,更要注意工业题材电视剧艺术表达的整体性。这有三方面涵义:一是“实事求是”,即还原历史真相和产业真相;二是“失事求似”,即不拘泥于历史和产业原貌;三是以当代视角观照工业发展,以此反思与再现工业史的演进和人的演变,把历时性(历史)和共时性(当下)结合起来。 《逐梦蓝天》 《大江大河2》等剧意在把史诗剧、家庭剧融为一炉,将中国的工业史和中国人的奋斗史结合在一起,以完整体现工业制造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伟大历程,既有历时性表达也有共时性表达,无论是戏剧结构、人物塑造还是后期制作,都力求工整严谨,艺术表达有厚度、有层次。
例如《大江大河》和《大江大河2》,展现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嬗变、政治领域的变革,刻画改革实践者们的挣扎、觉醒和变化。剧中将东海化工的三通一平工程改造、码头开荒、一期建设、二期设计、合资谈判……浓缩在四年时间里,融入了创作者对那个时期市场经济和工业发展现状审慎的观察,让观众切身地理解以宋运辉为代表的技术员、创业者们的现实处境。剧作本身年代感满满的同时又让观众有代入感,引领观众既以历史眼光辩证地理解过去,又在戏剧情境上促使观众设身处地为人物的行为动机思考,从而产生共情,酝酿出丰沛的艺术能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守望青春》:为师之道 桃李不言
下一篇: 长影新片《青春作伴好还乡》入选2021脱贫攻坚主题电影推荐片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