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以数字文博领域为例,文博机构的数字化产品已经成为城市文旅IP打造的“标配”,直观展现城市传统文化底蕴,服务线上线下用户游览、知识获取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令城市形象生动,对年轻圈层形成吸引力和黏性。有些电影、电视剧已经完成助力新时期城市形象塑造工作,例如重庆自2006年电影《疯狂的石头》热映后,成为影视剧取景“胜地”。随后,《火锅英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风犬少年的天空》《沉默的真相》等影视剧,令重庆在传统“山城”印象之外,形成“魔幻”“赛博朋克”等新城市发展阶段文化意象,让外地游客尤其年轻圈层群体,对重庆关注度、向往度显著上升。

  此外,综艺、电竞、游戏也成为地方城市形象传播努力运用的文化产品。比如部分综艺节目,即以全国城市巡回录制形式设计节目环节,以明星为“引线”,实现城市形象、文化特色的展现。也有一些城市,大力发展电竞、游戏等新兴数字文化产业,通过赛事承办、企业引进等方式,打造“全球电竞之都”“电竞文化之都”“网络游戏之都”等,为城市文化名片提供新标签。

  基于大数据和网络问卷调查,我们选取数字文博、电影、电视剧、综艺、电竞、游戏、音乐等具有一定产业实践和群众基础的数字文化产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城市文化和数字文化产品相结合时,六成以上用户认为将拉动城市文旅资源更新和提升城市影响力,56.5%的用户认为还将激发城市新的增长点,55.9%的用户认为可为城市增添新标签(见图2)。数字文化产品正在助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城市人文发展、城市形象传播工作效果提升。

数字文化助力智慧城市“城设”打造

  第三,对数字技术“分层”,做好技术对文化建设精准支撑。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VR、AR等技术逐渐应用于文化领域,网民通过各类互联网应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新文化体验。数字技术助力城市文化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存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城市文化存储体系。城市中蕴含大量的线下文化数据,需要多方采集、有效存储,形成城市文化数据资源池。以文博类数据为例,部分文物不能面向所有人开放,但可以将相关文物数据科学采集存储,通过数字化展陈向更多公众展示,从而最大程度呈现文物承载的城市文化内涵。2019年7月,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正式上线,涵盖26大类文物,超过186万件/套文物基础信息、5万张精选文物影像,有效满足观众博古赏新、学习研究等需求。

  复“原”——基于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活化城市文化遗产。在近年来的城镇化改造过程中,存在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城市文物古建被损毁或拆除的情况,数字技术可助力此类文化资源“复活”,以新形态得以传承。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内有2万多座土楼,在土楼保护性开发过程中,如何切实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不破坏建筑历史风貌,保留土楼文化特征、建筑形制,以及开发特色化旅游成为难题。针对这些问题,龙岩市政府借助互联网平台数字技术,运用游戏级引擎将土楼数字化建模,融入具有广泛用户的《天涯明月刀》游戏场景中,并围绕“振成楼”“振福楼”“环兴楼”三座客家土楼开展深度文旅合作,让用户深切感受土楼文化魅力,成功促进城市文化形象传播。

  连接——搭建城市数字文化应用服务平台,将智慧城市建设、公共文化资源管理服务等与市民文化体验打通。城市文化服务,既需要对公共文化资源有效管理,更要让民众充分体验和享有文化资源带来的文化滋养。城市数字文化应用服务平台并非数字技术集成平台,旨在构建智慧城市文化服务新模式,形成城市数字文化服务生态体系,由“C端”民众、“B端”文化资源单位或运营方、“G端”政府相关部门合力构建多样化数字应用工具,并进一步形成相应商业模式,促进生态系统既富含公共属性,同时还能具有市场化运作能力,产生长远社会与经济效益。从行业实践看,城市数字文化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尚需较长时间探索。以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企业共同打造的“一部手机游云南”为代表的“一机游”模式,可视为其初阶探索形态。该模式由“一个中心、两个平台”构成:“一个中心”即旅游大数据中心,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两个平台”为游客服务平台和政府监管服务平台,保障“C端”“B端”体验和运营。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张掖山丹炒拨拉美食节将于7月15日举行

下一篇一碗面里的传承与创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