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1964年出土于泾川县窑店镇公主村,同出陶罐、陶砚、铜钱和20多件铁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印为铜质,方形、长方柱状钮。通高5厘米、厚1.7厘米、印面6.3×6.3厘米,重1.5公斤,九叠篆书,朱文“都统之印”。印侧阴刻“都统印”。

  窑店镇位于泾川县东35公里,系泾川县与陕西长武县的交界地区,为古长安之咽喉。北宋设彰化军,常驻重兵以御外患。此印为窖藏中所出,应是战争的遗物。此印与崇宁通宝同出,应为北宋末期之官印。

  汉率善羌长印

  1965年泾州古城内水泉寺村群众在取土时发现,出土情况不详。印为铜质,方形,驼钮,通高2.6厘米、厚1.1厘米、印面2.4×2.4厘米。篆书白文“汉率善羌长”五字。篆法平直方正,浑厚古朴,笔画布局严谨,字形窄长,印角圆形。为一典型汉代印章。

  据记载,汉代安定一带与羌人活动有关的时期在东汉阶段。东汉时期,汉朝官吏和豪强虐待羌人,侵夺奴役无所不为,羌人逼迫反抗。从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至永和六年(公元141年)这四十年中,汉羌战争从未停息,安定一带受到战争的严重威胁,致使郡治两迁。公元136年的大战,汉兵累败。加上农民起义的压力,迫使朝廷不得不采取招抚的办法。“汉率善羌长”可能就是这一时期招抚政策的产物。“汉率善羌长”可能是在安定郡复郡前后,郡内羌人太多而封赐的民族自治官吏。按汉印制,千石至二百石以上的官印为铜质鼻钮,郡邑令长皆称印,列将军称章。此印为驼钮,亦不书“印”字,这应是区别于汉族官吏的一种特别制度,这种制度一直沿袭至魏晋时期。(文/刘玉林)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甘肃历史文化助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

下一篇兰州“三绝”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