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甘肃文物中的“虎”

  虎形金饰片/战国晚期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藏

甘肃文物中的“虎”

  虎噬羊纹金饰片/战国 甘肃省博物馆藏

甘肃文物中的“虎”

  虎噬鹿纹铜牌饰/汉 甘肃省博物馆藏

甘肃文物中的“虎”

  磁州窑虎纹瓷枕/宋 甘肃省博物馆藏

甘肃文物中的“虎”

  鎏金虎形铜牌饰/战国 天水市博物馆藏

甘肃文物中的“虎”

  剑齿虎头骨化石/晚中新世-更新世末 白银市博物馆藏

  辛 欣 茹 实

  虎属猫科家族。该家族是食肉目中适应性最强、分布最广的一支。起源于大约11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目前已知最早的虎化石是由中国科学家在甘肃发现的龙担虎,生存于约250万年前的更新世初期。

  在此次展览中,甘肃省博物馆将展出一具野生东北虎的标本。这具标本体型较大,身长2.17米,高1米,毛色橙黄,花纹斑斓、毛色光洁。这具东北虎发现于会宁县甘沟驿乡狼儿岔。东北虎,学名西伯利亚虎,虎的亚种,是现存体重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0多年来,在甘肃省博物馆几代工作者的呵护下,这具东北虎标本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并曾多次亮相展出。

  早在距今6500年前的仰韶文化墓葬中就有虎的形象,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多个象形的“虎”字,从石器时代的岩画,到商周的青铜、秦汉的石雕、魏晋南北朝的壁画,乃至唐宋明清的书画都有虎形象的存在。历朝历代金、玉、瓷、铜器中,虎的形象更是丰富多彩。

  考古资料表明,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大地上,除了为今人熟知的龙文化外,还存在着与原始狩猎生活密切相关的虎文化。虎作为现实动物世界中的兽中之王,不仅代表着权利和力量,更被赋予人性的美德和智慧。

甘肃文物中的“虎”

  群虎图 嘉峪关四道鼓心沟岩画

  在嘉峪关四道鼓心沟岩画《群虎图》中,充分展现了生机勃勃的动物王国。5只猛虎隐藏在草丛中等待猎物的到来,蛇在草地上爬行,野牛、梅花鹿、北山羊迅速躲避虎群的袭击,飞禽在空中翱翔。

甘肃文物中的“虎”

    虎头彩绘画像砖/魏晋 敦煌市博物馆藏

甘肃文物中的“虎”

    金带钩/战国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品不计其数,画像砖艺术作为重要的独特领域,真实形象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等场景。虎在画像题材中极为广泛,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表达意义蕴含众多。展览中展出了多件我省与虎有关的画像砖文物,包括汉代白虎瓦当、魏晋白虎彩绘画像砖、西晋李广射虎彩绘画像砖、西晋饰门虎等。

甘肃文物中的“虎”

  李广射虎彩绘画像砖/西晋 敦煌市博物馆藏

  敦煌市博物馆藏的西晋李广射虎彩绘画像砖表现的是“李广射虎”的情景。李广头戴冠,八字须,着交领窄袖衣,系腰带,下身着裈,骑于疾奔的马上返身张弓待发。李广射虎的故事被记载于司马迁《史记》中,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甘肃文物中的“虎”

  左骁卫铜虎符/隋 庄浪县博物馆藏

  古代帝王将相利用虎的震慑力来凸显自己的社会地位。龙为君,虎为将,自古以来虎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也以虎为形,称作“虎符”。“符”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信物,一般分为两半,两半相合,就能作为办理某类事务的定约和践约的凭证。展览中展出了多件我省各地博物馆藏的铜虎符。

甘肃文物中的“虎”

  八思巴文虎头银符牌/元 甘肃省博物馆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镜鉴千秋 领略甘肃馆藏古代铜镜之美

下一篇我国古代煤炭赋税的那些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