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原标题:华亭莲花台:寻奇探胜的祭天第一坛
吴正楠
夺天地之造化,显自然之神工。地处关山林海深处的华亭关山莲花台,群山巍峨,森林茂密,物种繁多,草原如画,湖泊澄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造就了一个个亘古与美丽融合的大美景观,留下了一个个不朽和神奇交相辉映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这里揭开了秦始皇2000多年前西行祭天的千古之谜,传承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祭祀文化,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寻奇览胜的足迹。
“西岩地镇山川壮,祠祀天开礼秩崇。主检封泥连华岳,云车访道亚空同(崆峒)。”明朝“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游览华亭莲花台后写下了这样的慨叹。
自然风光野朴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声名在外的华亭关山莲花台如今已是平凉市八大人文生态景区之一,是甘肃东部人文生态旅游重要潜力景区,更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古老的文明遗产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从古到今,“敬天法祖”的信仰,让祭祀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与国外其它文明的祭祀相比,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更突出天的理念,祭天即是祭地、祭人,期盼天、地、人能和谐共生。
自商周以来,祭祀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祭祀有严格的等级,天神地只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
对此,我们可以从熟知的中国传统婚礼仪式中窥见一斑。“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自古到今,无数男女通过这样的婚礼仪式开枝散叶,传承延续着一个又一个的家族。
家国一理,站在国家的层面来看,当一个地方成为祭祀之地时,注定了其中掩映着厚重的历史印迹。华亭关山莲花台就是一个因祭祀而具有厚重人文历史,备受学术界关注的地方。
莲花台距华亭市区35公里,景区范围118.8平方公里,自然景观以奇、险、峻、秀、妙为世人所称颂。
有关史料记载,黄帝曾祭天于莲花台。远古时期,华亭是西部两大氏族集团炎帝和黄帝共治的属地。黄帝曾在莲花台作下畤祭祀炎帝,炎帝神农氏是农耕发明者。当时,黄帝的祭祀其实是对农神的祭祀,是对农业文明的祭祀。正是黄帝的祭祀掀开了莲花台祭天的开端。
史书记载,秦人先祖非子是周孝王的马官,因在汧(qiān)渭间牧马有功(汧水由今华亭西南部五台山南麓发源),周孝王便将这块牧马地封给他,称“秦地”。这块封地大致的范围在今天的天水张家川及清水县北部、华亭市西南部、庄浪县东南部和秦安县东部。
春秋时期,华亭成为秦人的居住地。有了封地的秦人,依托这一水草肥美的地方,励精图治,在秦襄公、秦文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强盛了起来,称雄诸侯。日益强大的秦人认为,秦国的发展离不开上天的庇佑,于是仿效黄帝祭祀炎帝的先例,将一度废掉的华亭莲花台“上下畤”恢复了起来,开始祭祀华夏始祖“炎黄二帝”,使“上下畤”成为我国西部第一座祭祀“炎黄二帝”的祭坛。
莲花台上下畤是秦灵公三年(前422)年建立的。《史书·封禅书》载:“秦灵公作吴承上畤,祭炎帝;作下畤,祭黄帝。”吴即吴山,今华亭关山主峰五台山。吴阳即今五台山之阳的莲花台。
天造地设的“上下畤”
在关山莲花台,最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上畤和下畤。
何为畤?畤是中国古代帝王专门用来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地方,指神到此止之意。既然是帝王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地方,那建畤的选址一定是非常讲究的。“当建在大山之下,小山之上,于泽之中园丘上。”大意就是畤要建在四面高山环绕的高爽之丘,并且要溪环水润。
莲花台的上畤在关山南麓一个两边环抱如箕的山弯里,山湾右侧有一座陡壁石质孤峰兀立于深壑之中,秀峰陡插云天,看上去如刀削斧凿,上面立着2米多高的小石柱,一块重达数吨的石块神奇地偏躺在石柱顶端,石柱边有两棵挺拔的苍松,周边奇特的地形,在葱郁的苍松翠柏的簇拥下,形似一朵莲花盛开,莲花台由此得名。
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爬而上,只见远山葱茏,阵阵松涛耳边回响,潺潺溪流激荡谷底。放眼望去,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左手边的山崖上,有着一座座相连的庙宇。这中间最有名的莫过于残存的“千佛洞”。洞内雕塑历经岁月的沧桑,已经残缺不全,四周的遗迹依旧可见残存的雕像。“千佛洞”边上,还有被当地人称为“神泉”的一眼清澈的泉水,据说饮用后有祛病延寿的功效。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甘肃清水:丁公凿池守城去思碑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