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傅家门出土的人面鲵鱼纹彩陶瓶和半面人彩陶瓶,以及大量变体鸟纹、涡形三角纹彩陶,见证了渭河流域以天水、甘谷为中心地区的伏羲文化在武山榜沙河流域的印迹。远古时期人类面临的最大灾难莫过于洪水,于是先民创造了女娲补天神话。生活在这一地域的先民常常遭受洪水的威胁,他们真诚地期望有一位英雄能够控扼暴雨雷电保护人类,祈求自然认知中雷神的庇佑,因此将代表风、雨、雷、电的龙蛇,与代表人意的“人面”相结合,创造了通晓人情的“人首”与通达天意的“龙身”相结合的伏羲艺术形象,拟喻伏羲为雷神之子,体现了先民超理性的理想主义热情和朴素稚嫩的天人合一的认知观念,这是人类和自然契合对应的情感自觉。钟晓燕《石岭下类型及文化价值》考述说,“人格化的鲵鱼纹被认为是龙身而人头的伏羲氏的雏形,表现了中华民族始祖神的原始面貌”。
武山地区人面鲵鱼纹彩陶出现的阶段,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阶段,距今大约六七千年,与石岭下类型文化年代大体相当。伏羲出现在这一时期,并非历史发展的偶然,正是他带领先民开始步入父系社会。
傅家门遗址中石岭下类型石斧、石刀等工具的出现,标志着本地区农业耕作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令人惊喜的是,2000年宝兰铁路二线施工时,在武山洛门发现西旱坪遗址,出土了大量大地湾文化一期的陶片,距今大约7800年,说明大地湾文化的分布范围已接近渭河上游地区。再次证明武山境内的史前文明的文化层从大地湾一期、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齐家类型等传承有序,从未阻断,而且石岭下类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的纽带式文化意义。
在武山周家石岭、傅家门、西旱坪遗址之外,近年来武山南部的滩歌、四门等地区也出土发现了石岭下类型彩陶。滩歌地区出土的陶器主要分布在较为暖和的北部山区,充分证明在距今约6000年前,滩歌就已经有高度成熟的彩陶文明。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敦煌遗书:用有限空间讲述无限的敦煌
下一篇: 亮相“大三国志展”的东汉墨迹纸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