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凉州一词,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变动不居的概念。一方面,从这个概念诞生之日起,它的地理方位和行政区划由大到小,或由小及大,由此也形成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凉州文化的不同认识;另一方面,在文学艺术和文化表达方面,它也由实到虚,成为东南方人们想象中的一个文化概念,使凉州文化特立独行于中国文化的版图之中。

  凉州确立,影响深远

  清代学者张澍言,凉州取其“地处寒凉之地”之意。中国古人的世界观是整体性的,时间和空间总是交织在一起,且往往形而上为某种气象或意义。凉州一词便是这样产生的。

  关于凉州与武威郡的设立,自古以来皆有争议。兰州大学的汪受宽先生在《甘肃通史·秦汉卷》一书里详细列举了《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著中的不同记载。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先设立张掖郡和酒泉郡,然后从中又分出武威郡和敦煌郡。另一种说法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21年设立武威郡和酒泉郡,公元前111年设立张掖郡,公元前88年设立敦煌郡。这与霍去病大败匈奴后在河西耀武扬威之事相合。这是武威郡的争议之题,但关于凉州的争议则更大。清代张澍认为,凉州设立于公元前126年。那一年,张骞从西域归来,汉武帝对西域有了清晰的战略目标图,而西北方位始终未能占有,故而先空设凉州一郡。这只能说是一种想象,有其合理之处。

  更为准确的记载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设立十二州,其中雍州改为凉州。十二州的设立是按十二地支和天象而定,据说是效法舜帝的做法,《史记·天官书》有明确记载,不过,司马迁时的十二分野与舜帝时大有不同,主要是两个时期的天下版图有变,观察天象的地方也从舜时的昆仑山或黄土高原为中心而转变为以中原为中心。凉州为原雍州之地,地属寒凉,故名为凉州。凉州一名始出。

  凉州此时的管辖范围包括除武都地区之外的甘肃全部、青海北部、宁夏部分、内蒙古西部和新疆的部分地区。其首府有争议,一说今天的张家川,一说姑臧。到了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又分凉州部分地区和三辅地区重置雍州,此时的凉州有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辖44县,约等于现在的甘肃省。三国时期,凉州不仅拥有先前的甘肃大部分地区,还有今天新疆的部分地区,所以曹丕篡汉以后,觉得凉州太大,而且郡所在陇西,离河西四郡太远,于是又建了雍州。凉州地界缩小为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等一带,而雍州为京兆、冯翊、扶风、北地、新平、安定、广魏、天水、陇西、南安一带。此时凉州的郡治为武威郡的姑臧县。金城郡除了榆中、红古、西固、永登和永登南的枝阳几个县之外,还包括今天青海的化隆。西平郡包括今天青海的西宁、长宁、平安、湟中一带。武威郡包括姑臧、古浪、永昌、民勤、会宁、靖远一带。直到晋朝永嘉年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张轨对凉州的意义十分重大。他带去了关中的儒家文化,并在那里一心经营,遂开五凉文化的先河。河西走廊正式步入文化凉州的时代。

源远流长的凉州文化

  武威《仪礼简》

  五凉治理,文化固本

  从武威出土的“天一第一简”《仪礼简》来看,儒家的礼仪教化在建立河西四郡不久就开始了,来这里的官员和军人不仅把中原一整套的政治整理方式、文化教育机构、日常礼仪行为范式带到了被刚刚从西域中脱离出来的凉州及河西走廊,同时也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了这里,使原来单一的游牧文明逐渐向农牧结合、耕读合一的文明形式过渡。

  东汉时期的窦融在治理凉州与河西走廊时,达到了“凉州畜牧甲天下”的丰饶美景,他去洛阳述职时,带了数万头牛羊马和一千多辆车,浩浩荡荡、连绵不绝地从凉州向洛阳驶去,“倾动京师”。此种景象,一度成为史上佳话。从那时起,“凉州畜牧甲天下”的优势一直保持到宋元时期。

  张轨到河西之后,以姑臧为中心,开始了儒家文化之教化落地河西的具体行动。一方面,延续汉武帝以来的政策,继续开垦土地,劝课农桑,使农牧业结合,发展经济,河西一带成为天下最丰饶之地;另一方面,他设置崇文祭酒,其地位和别驾一样,春秋两季实行以射选士的礼仪,征召九郡贵族子弟五百人,建立学宫(凉州的文庙其实早在此时就已开始),同时,他还在河西接引安置了大量关中士族大家,使中华文脉在河西得以传承。在他的引导下,其后世子孙都沿此路线代代经营,共76年。此为前凉。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奇珍异果

下一篇服饰潮流与服饰文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