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问世后的近千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对象。它曾经5次进入宫廷,又4次被盗出宫,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
【一出宫】金兵进犯汴梁都城失守
北宋都城汴梁,就是今天的开封市。那时的汴梁城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人口100多万。
冬去春来,转眼到了清明时节。在汴梁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位男子外表与众人相比并没有十分特别之处,但他所完成的一幅画和他的名字后来流传千古。他就是张择端,当时已是大名鼎鼎的画家。他出行的目的不是休闲游玩,而是深入街巷了解民俗民情,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做准备。
经过数载寒窗,张择端终于创作完成了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该画被送进皇宫后,在宋徽宗的龙书案上慢慢展开,栩栩如生的画卷马上令在场的人发出阵阵赞叹。
宋徽宗对《清明上河图》爱不释手,大加赞扬。他提起笔,用他那刚劲有力的“瘦金体”,在画的卷首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还盖上他那枚特制的双龙小印。这幅画从此身价飞涨,宋徽宗也就成为这幅传世杰作的第一位收藏者。
1126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占领了北宋都城汴梁。《清明上河图》也随之被金兵抢走,第一次离开了皇宫,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曲折历程。
【二出宫】装裱匠从宫中顺手牵羊
北宋灭亡后,《清明上河图》在民间颠沛流离了一个多世纪。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在攻占金朝和南宋城池的同时,元朝人没收了大量的珍贵书籍和字画,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于是,它第二次进入皇宫。《清明上河图》虽然被收入了皇宫,但是元朝的皇室人员并没有认识到《清明上河图》的宝贵价值,而是将它长时间遗弃在库房里。
有一天,元朝内务府的一名装裱匠在书库里发现了《清明上河图》,欣喜若狂。后来,他用一个仿本偷偷地把原作换了出去,然后把原作以高价卖掉了,发了一笔大财。就这样,《清明上河图》第二次被弄出了皇宫,流落到了民间。
后来,《清明上河图》曾经被元朝人杨准,明朝人李东阳、陆完等人收藏。陆完死后,其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
后来,陆完的儿子急等钱用,将《清明上河图》卖给昆山顾鼎臣家,被明朝奸臣严嵩父子强行索去。不久,严嵩父子被弹劾,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被收入皇宫。
【三出宫】大太监偷走栽赃小太监
《清明上河图》进入明朝皇宫以后,竟然到了太监冯保的手里。这是怎么回事呢?
詹景凤编写的《东图玄览编》有个这样的传说:《清明上河图》进入明皇宫后,有个叫朱希忠的朝官非常想得到它,就和内廷合谋,想用钱向皇帝买画。
有个小太监得知《清明上河图》很值钱,就偷了画。正当小太监想把画带出宫时,有人来了,他急忙把画藏到一条阴沟的石头缝里。没想到突降大雨,当小太监再去取画时,《清明上河图》已经被雨水泡烂了。后来,东窗事发,小太监被杀了。
小太监知道偷盗皇宫里的东西是要杀头的,他偷了《清明上河图》以后,自然不会到处张扬。他不说别人怎么会知道他偷了画?再说,真迹《清明上河图》到现在还保存完好,根本没有水渍的痕迹,可见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是谁虚构了这个故事?人们怀疑是太监冯保杜撰出来的。因为那时太监冯保已经把《清明上河图》偷到手了,他要掩人耳目,栽赃他人。
太监冯保把《清明上河图》偷出了皇宫,宝画第三次流落到了民间。
上一篇: 提升思辨力 别被家长微信圈“绑架”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