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原标题: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扎根陇原办教育 为农而立育英才

  齐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培养更多农业科技人才,助力“三农”事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涉农高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担起的重任。

  自办学以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扎根陇原,服务陇原,奋力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学院先后获评全国职业教育种植类专业示范学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高等职业学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等。一系列沉甸甸的荣誉,是甘农职人艰苦奋斗的最好回报,也是甘农职人对于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

  如今的甘农职院,配套设施不断改善,育人质量持续提高,办学特色更加凸显,专业设置更加合理,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校企合作明显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深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准确定位 办学实力日益凸显

  一个职业院校要办成有特色、有内涵的一流大学,一定要有清晰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学院自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听取多方意见建议,以“农工商贸旅”一体化专业群建设为办学抓手,积极参与探索“技能甘肃”新模式、打造“一心四点”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结合学院优势特色和发展实际,凝练形成了以“党建统领、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依法治校”的新办学思路,全力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实了一条“产学研创用”融合办学之路。

  甘农职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标我省“四强”行动,立足专业服务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布局设置了农业与生态学院、食品与文旅学院、康养与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全力办好农业技术类、财经商贸类、食品药品类、健康管理类等8大专业群35个专业。目前,已建成校内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及综合实训中心39个,畜牧兽医、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国家级省级骨干(特色)专业和生产性实训基地23个。

  特色立校 专业建设更加合理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专业建设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得以显现。作为农业职业院校,近年来,学院紧盯现代特色农业、乡村振兴等方面,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培养“三农”工作急需人才。立足区域优势、对接产业需求,形成了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农工商贸旅”专业体系,紧扣我省“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全面培养服务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打造现代农业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引领带动重构其他7个专业群建设,推进专业群向工业化、信息化、智慧化、复合化发展。有效实施“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价值链”的“五链融通”发展机制,创新构建了“一中心、双主体、三维度、四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去年以来,学院建立专业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精准匹配。确定了“一二级学院一核心专业一新兴专业”的发展目标,突出专业转型的数字化、智能化。建成校企混编专业建设团队8个,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2个,建成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基地7个。

  狠抓质量 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长期以来,学院坚持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强化质量立校意识,在高质量发展上狠下功夫。围绕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突出教师素质、教材改革、教法创新为重点,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机制建设,构建产教融合型教学创新团队,重构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攀升。不断塑造“四有”好老师典范,推行“双师赋能”计划,实施“名师强队”培育工程,以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推动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工作导向”教法改革。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五个着力点

下一篇向世界奉献一场独具魅力别样精彩的青春盛会——热烈祝贺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