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近日,国内现存最长木拱廊桥——福建万安桥突发大火,毁于一旦,令人不禁扼腕叹息。作为水路和陆路的重要交通方式,桥自从被创造以来,便一直发挥着此岸到彼岸、此山到他山的实际功效。而在情怀浪漫且富有创造力的古代文人眼中,桥却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连接人心,沟通古今。在一个清风摇翠的夏日,笔者翻开尘封的书页,踏上了古人走过的桥。
■长安灞桥: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自古东出长安,过了灞桥便是中原的地界了。千百年来,经由此地的贩夫走卒、客路之人、戍边将士不计其数,在或太平或离乱的时代中不断奔走,他们在灞水波澜不惊中告别,在灞桥之上伫立回望。与此同时,深沉的离愁别绪也在酝酿,在发酵,最终从人类精神的高地喷薄而出,于是,一首首光耀千古的名篇诞生了。
据《三辅黄图》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纵然洒脱如李白,在听闻洞箫呜咽之后,笔墨也不免感伤,于是写下了“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句。还有被后人称作“诗豪”的刘禹锡,在面对灞桥的时候,似乎也失了几分豁达之气,他笔端流淌的“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甚至比李白更哀婉伤情,远行之人不忍卒读,却已潸然泪下。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灞陵桥和灞桥柳,这两个意象共存共生,相依相偎,极大地丰富了国人表情达意的情感载体,折柳相送由此变成了诉说挽留之情和祝福之意最浪漫最诗意的方式。而灞桥也在文人的观照下,突破了物质与时空,最终演变成文学世界里一座生生不息的“情尽桥”和“断肠桥”。
■扬州二十四桥:天涯回首一销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淮左名都是扬州,竹西佳处亦是扬州。孟浩然在烟花三月的灿烂时节,一边吟咏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一边荡漾扁舟,顺长江而下。唐人张祜初到扬州,便已思量好了身后之事,竟发出了“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的感慨,着实让人凄恻动容。
二十四桥在扬州。关于二十四桥到底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的浪漫争论,至今未休。数不清的学者、道不尽的缘由,其实并不妨碍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们在此地挥毫泼墨。在扬州众多拥趸之中,翘楚者当为唐人杜牧。杜牧家世显赫,加之少年成名,故而颇好结交游宴,时常放浪形骸。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借着几分醉意,把心绪糅进月光,写下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从此以后,二十四桥便走进了文学的地界,文人雅士纷纷留下墨宝,贺铸吟道,“二十四桥游冶处,留连”;王奕带着悔恨与不甘写下了相见恨晚的落寞——“二十四桥明月好,暮年方到扬州”。
遥想当年,白石老人姜夔途经扬州,看到曾经被杜牧深情以歌的好山水,如今却因连年战乱而萧条凋敝,不觉心生悲凉,化而为词,其中有言曰:“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成都万里桥: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
三国时期,诸葛亮饯别即将出使东吴的费祎,费祎感叹,“万里之行,始于此桥”,万里桥由此诞生。可以说,正是因为天府之国的富庶与周遭风物的美好,使得历代文人心向往之,故而反复吟咏玩味,作品不可尽数。
安史之乱后,诗圣杜甫拖着“百年多病”的身体,扶老携幼,一路流寓西南,至成都,便在万里桥西、浣花溪边搭建茅屋。片刻的安逸宁静,使杜甫一改“沉郁顿挫”的诗风,深情款款地写下了“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等清新明快的诗歌。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一生漂泊、了无所依的诗人,在山明水秀的锦官城得到了人生中屈指可数的安宁与慰藉。
唐人王建一首《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让薛涛名噪一时,赢得了“扫眉才子”的美誉,却未曾想到,这也给她孤独终老的后半生埋下了伏笔。深居浣花溪、手制小彩笺的薛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终是没有等来那个对她说过“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的浪荡公子元稹。万里桥终究成了薛涛生命中的伤心地和离恨天。诚如元杂剧所言:“三十三层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十病,相思病最苦。”
■南京朱雀桥:我欲去寻朱雀桥,淡烟落日风萧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荷香袅袅说古今
下一篇: 古代高等学府知多少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