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卷(局部)
乾隆粉彩镂空六方套瓶
《淳化阁帖》
蔡柯欣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中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证实,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晚清以降,国力衰微,列强东顾,大量珍贵文物或被列强掠夺倒卖,或因商人走私而流散他乡,中华文化遗产蒙受巨大损失。流失文物的命运,紧紧牵动着国人的心。
日前,由翁淮南、李竞辉和杨晓明编撰的《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一书与读者见面了。三位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流失文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解读,首度披露了流失海外文物惊心动魄的回归历程,用精彩的案例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流失文物感人至深的回归故事。
文化遗存 精神标识
文物,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是人类文明的不朽结晶。而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绝大多数更属精品中的精品。法国作家雨果曾这样描述圆明园:“即使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晚清以降,大量珍贵文物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掠夺。一部上万册的《永乐大典》几乎被掠夺殆尽;在美学上不逊于任何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天龙山佛造像,几乎所有造像头部都被砍下盗走;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其书迹居然在2003年才回到祖国……
正因此,无论是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还是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竭尽所能努力追索流失文物。《归来》一书精选了32个文物回归故事,所涉及的文物,年代跨越之久、品类之全、价值之重,均为过去所少见。
《永乐大典》遍搜天下8000种文献,比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早300年,并被其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晋侯稣钟上的铭文详细描述了晋侯稣受周厉王派遣,征讨域外部落,最终凯旋的故事。这一记载,为后人全面了解、评价周厉王和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也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乾隆粉彩镂空六方套瓶集粉彩、珐琅彩、镂空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器,纹饰图案融合了中西文化,代表了中国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淳化阁帖》收录了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间,百余书法名家的墨帖,被誉为“丛帖始祖”和“中国法帖之冠”……每一件国宝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梦想。
文物追索 万里归程
文物只有在故乡才能使它的信息完整呈现,才能最好地发挥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价值。目前国际社会追索流失海外文物应用最广的两个“公约”,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另一个是国际统一私法协会1995年颁布的《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名曰“公约”,但它们并非万能。首先,“1995公约”对追索文物有时间限制,通常为75年。这意味着,中国要追索从圆明园、敦煌等处流失的大量文物,不能以该公约为依据。其次,公约不能约束非缔约国,而该公约的缔约国又几乎都是文物流出国。迄今为止,在我国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历史上,追索文物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是1998年从英国成功追索的3400余件走私出境文物。由于当时英国政府尚未加入这两个公约,因此追索文物过程可谓难上加难。直至2020年,又追回流失文物68件。再次,在签署公约前的行为,因不受公约约束,而无法追究。最后,如果收藏者对文物的非法来源不知情,则有权保留物品的所有权。而许多文物通过走私后,几经转手再来一番包装,往往就有了合法身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汉简中的汉代置所邮驿功能
下一篇: 民国时期甘肃植树造林成活率低 这个问题是咋解决的?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