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比如一千万年前,和政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政羊(其个体大小和体态与羊接近,但属牛科动物),即是如今生活在阿拉斯加一带麝牛的祖先,但现在在和政地区甚至亚欧大陆却没见到麝牛。

  近年来,通过追踪化石地点、梳理时间线,得到了非常明晰的迁徙路线,和政羊通过和政地区—中国西北—西伯利亚—阿拉斯加这样的线路迁徙。事实上,类似这样跨洲的迁徙有很多,可从和政化石中得知环境的变迁和动物迁徙起源地等信息和线索。

资料图:甘肃临夏盆地广河县发现的隐匿剑齿虎下颌化石。 孙博阳 供图

  资料图:甘肃临夏盆地广河县发现的隐匿剑齿虎下颌化石。 孙博阳 供图

  中新社记者:和政地区紧邻青藏高原,是否可以通过研究古生物迁徙路线,推测出青藏高原形成的过程?

  邓涛:目前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为4000多米,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难逾越的地理障碍;对动物亦如此,它的隔离效应明显。今天,青藏高原南北的动物群完全不一样。

  我们在青藏高原北侧发现大量巨犀化石,时间跨度为2000多万年前到3000万年前,而最早只有在高原南侧的巴基斯坦发现巨犀化石,是孤零零的一个点。随着蒙古国、中国、哈萨克斯坦发现巨犀化石,大家很难理解巨犀是如何跨过青藏高原的。

  通过分析各地巨犀的亲远关系,建立巨犀“家谱”及迁徙路线图,巨犀在渐新世早期从青藏高原北侧的蒙古高原经中国西北地区扩散到南亚,巴基斯坦巨犀的后代又在渐新世晚期返回甘肃和新疆。

  由此也证明,巨犀生活时期,青藏地区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米,动物可自由迁徙。而在铲齿象动物群时代,青藏高原南侧没有铲齿象活动迹象,也就是说在1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经阻碍了铲齿象向南扩散和迁徙。由此可知,青藏高原是逐渐隆升的过程。

  中新社记者:从3000万年前到100多万年前的时间内,和政地区更替出现四大动物群,其出现和灭绝对于研究当时地球气候变化有无帮助?

  邓涛:我们在东乡县发现披毛犀化石,距今已有250万年。而它的祖先是距今370万年前,在西藏阿里地区,是最早发现披毛犀的地方。现在在河北、贝加尔湖等地也发现披毛犀化石,它们为什么会“一路向北”?是因为气温变化影响了其迁徙。

  距今370万年的时期,属全球暖期,除了青藏高原,其余地区以炎热为主,身披长毛的动物,只能生活在高寒地区。

  距今250万年前,全球进入冰河时期,和政地区也变成一个寒冷环境,更多地方适合披毛犀这类动物生存。随着寒冷区域扩大,迁徙路线明晰,那些适合温暖甚至炎热的动物要么向南方迁徙,要么灭绝……这精准呈现出气候、环境变化过程。

资料图: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展出“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化石埃氏马”。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资料图: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展出“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化石埃氏马”。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通过对于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判断出当时气候特点,将其串联起来是否可以得到全球“气象表”,并推测出下一步气候变化特点?

  邓涛:从新生代时期(始于距今6500万年)的动物群到如今,能够反映出地球气候是波动的。从更长地质时代来看,整体气候趋势是逐渐降温。需要注意的是,跨度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地质尺度,远比人类社会长得多。有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百年内全球温度上升2℃,而这样的快速升温是动物难以适应的。

  古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曾共发生过5次大灭绝,也有人认为第6次灭绝正在到来。百年内的快速升温,使生态系统难以适应,虽然人类抵抗自然灾难的能力要比动物强很多,但如果动植物灭绝了,人类不可能“独善其身”,应该有更大的智慧,去处理人与地球的关系。

  中新社记者:研究古生物化石,对研究人类起源有哪些借鉴意义?

  邓涛:人类演化的规律跟其他动物非常类似,人类的祖先也是动物的一种,自然属性和灵长类动物相似。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说陇史丨铜灯

下一篇历史眼丨泾川有座上古遗迹夸父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