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摄影是旅游资源被发现以及被开发的直接生产力。摄影之于旅游景点的重要拉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前不久由甘肃现代摄影家学会、《甘肃摄影史志》编辑办等单位发起举办的“摄影与文旅”的沙龙对话,深度挖掘了张掖丹霞地貌自然景观被摄影人发现、影像宣传及景区开发中的摄影故事。
此图曾于1984年刋发在地质部《地理画册》崔世源 摄影摄影家的独特眼光
在河西走廊自然风光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非张掖丹霞地貌莫属。有人把它形容为“色彩的天堂”,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难道是造物主大自然,它端起巨大无朋调色盘,恣意挥洒,点土成金,泼墨成彩?以尊贵的黄色为主色调铺陈于广阔大地,而希望的绿色点缀其间,簇拥着蓝天、白云、雪山,勾勒出一幅幅壮美无比的画卷。
张掖丹霞揭开美丽的面纱,广为传播,为人所知,也就是这近20年的事情。那么,到底是谁最早发现张掖丹霞,将其拉扯出深闺的呢?
据《甘肃摄影史略》介绍,2003年8月,甘肃省摄影家协会接受拍摄对外宣传专题画册的任务,在采访张掖肃南返回时,途经一处奇特的地貌景观,因为光线、时间的原因,来不及拍摄,就委托军旅摄影家郑复新前后多次对这一处景点进行拍摄。他拍摄的作品由《兰州晚报》率先以“张掖丹霞”地貌命名报道,这是媒体首次发布的关于“张掖丹霞”的消息。接着,张掖丹霞摄影专题很快得到摄影和旅游报刊的青睐,陆续多篇幅地刊发、转载。一时间,张掖丹霞地貌迅速走红,并得到了各级旅游部门的重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早在1984年,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的摄影家崔世源就将肃南、临泽一带的丹霞地貌进行了拍摄,收集并编入画册出版发行,当时对此地貌是作为地质面貌考察介绍的,尚无旅游的概念。虽然这片丹霞地貌几十万年前就存在,但发现和率先报道推出是至关重要的。最先拍摄图片的人为崔世源、郑复新、陈冈等摄影家。
早在《新丝路·大西北》2015年8月号上,著名媒体人蒲广平先生的文章中写道:12年前我采访过时任张掖军分区政委的郑复新,初次见到他拍摄的丹霞作品,记得当初还是反转片,打开一看就震撼于瑰丽色彩和磅礴气势,当时我任职的《兰州晚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地刊发了作者拍摄的经历和作品,一时间摄影人闻风而动,纷纷前往。
要说张掖丹霞地貌的最初被发现,这事绕不开王杰先生。2003年8月,时任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的王杰同摄影家梁荷生接受任务,为《甘肃行》大型画册拍片。他们在张掖采风拍片活动最后一天,从肃南返回张掖的途中,经过一个所在,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有些激动。只见色彩斑斓的丘陵排山倒海,一眼望不到边。但不巧,天色欲晚,加上天气阴沉,根本拍不出理想的照片,可次日又必须要赶赴武威。当晚,时任张掖军分区政委郑复新会见王杰一行,郑复新是摄影爱好者,话题自然离不开摄影,他带着一沓照片,希望能入选画册。王杰看了这些片子,认为质量不行,建议郑复新,去专门拍摄一下那个彩色丘陵,最好用反转片。当时郑复新有些犹豫,说从没有用过反转片。王杰给他说:“用自动‘傻瓜’相机,曝光参数自动调节,多拍一些,拍完把交卷带兰州,我帮你后期处理。”摄影家梁荷生自始至终在场。随后,郑复新从兰州买来20个柯达反转片,先后6次拍摄。两个月后,他把拍摄的反转片带到兰州,由王杰帮他协调冲洗出照片,并选出一组,推荐给《兰州晚报》刊登。
飞越丹霞 陈功章 摄影媒体人的敏锐传播
时任《兰州晚报》文艺部主任的蒲广平对这组风光照片十分敏锐,当即派记者对拍摄者郑复新先生进行了采访。2003年10月12日的《兰州晚报》用了一个彩色整版的篇幅,以《张掖丹霞地貌揭秘》为题,在国内首次发表了郑复新先生的部分摄影作品,并全面介绍了其发现和拍摄经过。据王杰先生讲,此后,他帮助郑复新选出5组图片,分别寄给 《读者》杂志、《摄影世界》《中国旅游画报》《中国西部》杂志《中国摄影报》等报刊。不久,郑复新接到《中国摄影报》来电,决定用20个版面的规格作专题图片报道,但条件是三个月之内不许向其他报刊投稿。郑复新征求王杰的意见,考虑到这家报纸当时的影响力,王杰不同意这样做,而是建议他向《国家地理》投稿。此后陆续有《读者欣赏》(2004年第四期)、《摄影世界》(2004年第四期)、香港《中国旅游画报》(2004年第6期)、《中国西部》杂志(2004年第5期)、《中国摄影报》(2004年6月18日)等,都分别以较大篇幅作了报道。《国家地理》杂志更是以20个版面登载了郑复新的摄影作品并对其做了相关介绍。2004年3月19日《甘肃日报》也以《裁取“丹霞”作画观---郑复新和他的丹霞地貌摄影作品》为题,做了相关介绍。这是省级党报在国内最先报道发现张掖丹霞地貌及其拍摄经过。至此,沉睡大地千百万年的这篇地貌,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
党政领导的高瞻远瞩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凉州十八拍》 当代文学的厚重之作
下一篇: 千年“舌尖非遗”天水呱呱:用“勺”搅出的生计与乡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