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铁木山
文/麻守仕
曾几何时,当我漫步于会宁境内广袤无垠的黄土梁上时,那零星半点的绿色,让我的心里只剩下两个字“艰难”。这种感觉在我西出阳关、头顶艳阳的炽热、徒步穿行于茫茫沙漠时曾有过。但大自然的手笔总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寸土地,看似在这极旱的黄土高原,却隐藏着一座林草茂密、古刹林立的旱塬秀峰——铁木山。
铁木山位于会宁县城西北70公里处的汉家岔镇与头寨子乡交界处,山势迤逦蜿蜒30多公里,且主峰海拔达2400多米,是会宁县境内最高的山峰。铁木山地势险峻,森林密布,沟壑纵横,巉岩嶙峋,薄雾缭绕;涧内泉水叮咚,溪流淙淙,花木掩映,野生动物云集,是一处集历史文化遗产,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绿色胜地。
铁木山南接定西市青岗山,北接郭城清凉山,主峰位于头寨子镇香林村,峰岭绵延着上百公顷的天然次生林,山坡以上铺陈着数百公顷的栽植林。主峰北麓为一片古建筑群,亭台楼榭,雕梁画栋,在青山翠岭间错落有致,时隐时现。主峰东南,苍茫叠翠,鸟语花香,而且牛门洞一带,分布着早期人类繁衍生息的遗迹。从出土彩陶等古物考证,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主峰北侧,幽谷纵横,谷岭林草蓊郁,脊梁险峻,谷腰地势缓和,惠风和畅,建筑物古色古香,或矗于花草,或隐于树荫,或偎石而蹴,或临岩而居,廊檐飞翘,石琢木雕。
据旧《会宁县志》记载,铁木山于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开山建寺,明、清两代最盛,是方圆百里较大的佛教活动场所。
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群众自发组织,再次重建亭台楼榭。后经十余年的修建,铁木山得以恢复原貌,原有二十四座建筑,如数被修复换新。寺中山门,献殿、大殿之部分构件,老君洞、白云洞、三霄殿之砖刻嵌墙,都是保留下来的原物。
如今,三宫殿前的明磨砖浮雕“琴高乘鲤”图,描形极传神,刀法极精湛,堪称铁木山的文化瑰宝。而松柏苍翠的大殿后边有块巨石,名曰“逼水珠”,也是一处久负盛名的人文景观。经此拾级而上,树荫斑驳,鸟鸣其上,繁花簇锦,蝶飞蜂舞。偶尔一阵薄雾飘来,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飘飘欲仙。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20世纪90年代中期,铁木山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同期修建了仿古山门,铁木山成为甘肃中部的旅游胜地。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铁木山不仅拥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还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密林深处婆婆娑娑、郁郁葱葱的野生植物,给会宁搭建了一座绿色的博物馆,一座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因而,铁木山又被誉为“香林”山。所谓“香林”者,乃是指漫山遍野“溢香”的中药材也。据不完全统计,铁木山大概有重点野生植物70多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达数十种之多。绿色的铁木山,矗立于千峰万峦之间,蜿蜒于崇山峻岭之列,是陇中黄土高原当之无愧的旱塬秀峰。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没有孤立的青山,也没有无援的秀水,绿色的铁木山亦如此。铁木山虽地处干旱的黄土高原,但群峰环绕间,沟壑纵横里,却孕育出八处泉水,而且千百年来从未干涸,使得“九泉春水”名列“会宁八景”之一。
凝望秀峰铁木山,真让人感慨万千。会宁人精心呵护了铁木山,而铁木山又无私回馈了会宁人。
铁木山,一座英雄的山,一座绿意盎然的山,一座色彩斑斓的山,一座神奇秀美的山,一座生态文化的山,一座让会宁人永远骄傲的山。
上一篇: 张掖,马文化的故乡
下一篇: 古丝绸之路上的黑河文明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