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随着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各种新工艺、新材料、新加工技术广泛的在各领域得到了应用。当前的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越来越多的渗入到各行各业,首饰行业也不例外,过去许多没见过的以及没听说的加工技术和技术手段现在都逐渐的进入到了首饰行业,许多原来是其它行业的主流技术,也开始在首饰业中得到了应用,例如:精密铸造是手表业,航空等行业制造零件的常用的设备,通过技术移植,在首饰业得到广泛应用。电镀是首饰业必要的一种工艺,通过对工艺的开发,利用电镀工艺原理,加厚镀膜而形成了电铸工艺。对首饰的表面处理中的喷砂工艺,也是从加工有色金属上的表面处理而逐渐的应用过来,许多看似不同的行业工艺,通过我们的思索、试验,改进而逐渐的在首饰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此看来,许多创新的新工艺可以用它山之石给予借鉴之外,还可以通过创造学的原理给予创新,创造学本身也在不断创造着新方法,创造着和以往不同的创新方式,使大家变得更加聪明,创造更方便,从过去的古代前人手工制造各种首饰、在各地又形成了不同的制作方法和风格,形成了北京、苏州、四川等不同的地区特色。早在唐代中期,就形成了较完整的金银器、首饰产品的制作方法,《升庵全集》记载的唐六典十四法:销金、镀金、织金、研金、披金、泥金、燃金、戗金、圈金、贴金、嵌金、裹金等,有些工艺方法至今还在沿用。以现在北京的花丝工为例,过去主要以皇家宫廷为主要服务对象,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工匠们总结了各种专业传统工艺:如花丝工艺,即用金、银丝材进行再加工,而做成适合各种装饰部位的各种图案,由于各种花丝的粗细不一样,丝的形状不一样,加工工艺方法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花丝的八大工艺,即:掐、填、攒、焊、堆、垒、织、编,而每一种又分有几十种的绝技。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制作工艺的独特之处,花丝工艺用极少的原材料可制成较大的体积的工艺品,其产品玲珑剔透、富丽堂皇,宫廷古色古香味道极浓。然而这些制作方法有些己经失传,有些则继续流传继承,但是因手工工艺繁杂,成本过高,以及其它原因逐步的消失,但作为某个时期阶段创造的工艺文化,是否因某个时段的否定而形成断层呢?是否又因某个时代的文化欣赏口味的变化,而将此种工艺中途荒废呢?显然,采取的态度应是继承和发展,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其传统的精美工艺为现代设计概念所使用。结合新思路、新工艺、新造型、新产品而将古老工艺发扬光大。利用的各类现代技术,将会产生精美绝伦的效果。
  这样就出现了几种情况,其一:有些传统工艺可以直接用于新产品工艺上,像花丝工艺上的各种绝技,大部分还在应用,例如:获1983年东南亚设计比赛奖、及制作奖的“丝路充雨”琵琶舞的金制陈列品就是一例,是由工艺美术大师吴可男先生设计、工艺美术大师南志刚先生制作,作品在人物的衣服和飘带上大量应用了各种花丝工艺,以表现衣服的飘逸和花色。其二:有些是和现代工艺互相结合,而用产品装饰,例如:将传统工艺中錾花工艺,主要用于各类的浮雕、透雕工艺产品,像手镯、项链等小件产品,目前有些已用机械进行雕刻或车花,提高了生产力和产品质量,现代的各种银具,原来上面的装饰许多用蒙镶工艺制作的图案,现在己用现代冲压工艺、拉伸工艺等替代了。其三:有些传统工艺经过新工艺技术的提升与变革,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而成为了一种全新工艺,例如,电镀工艺发展改变为电铸工艺,就是在电镀工艺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开发而成功的,七十年代初,北京花丝镶嵌厂引进了日本的“失蜡法”,同时也引进了首饰浇铸设备,在我国同行业中较早起步,此后,北京与天津、上海、陕西、东北、广西等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交流,目前此技术在我国己普及。而有些传统工艺,因各种原因某个时期派不上用场,但只要是有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就应在历史上做好记录,做好保存和整理工作,以便今后的机会成熟而重新在历史的舞台上亮相。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现在暂时没有经济价值的传统工艺,正在消亡;像金银制品的堆灰工艺,是采用木炭粉和中药的白芨粉加水混合后雕塑造型,之后在造型的表层进行粘贴花丝图案,洒上银焊粉,然后用火枪吹,首先是焊粉溶化将花丝焊接,再用火继续吹,将内部的用炭粉造型的材料点燃,最后只留下花丝图案,作品即可出现,这种工艺可用于玲珑透明和精美图案的表现,如花丝图案透雕的小挂坠、精美的小饰物摆件等。有些工艺己经消亡,像银制品的点翠工艺,是用翠鸟的漂亮绿色羽毛进行装饰在银饰上,为了保护动物,这种工艺同大家所知道的象牙工艺已有废止了。我们的文化机构、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政府是否有这样的义务或责任,能否在政策上、具体办法上想出一些实实在在的办法来,像保护动物界国宝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一样保护传统工艺、文化界上的传统文化呢?历史是要有底蕴的、内涵的、继承性的、多样性的、这些文化与工艺都曾在历史上有过灿烂辉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其中的精华是应该传承发扬的,为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这些传统工艺加以保护。1997年5月国务院已发布了第217号令,制定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但时至今日,其传统工艺及文化依然日益减少,其很大原因是落实不利,这里可能有认识问题、资金问题、或其他问题,尽管电视台和报刊多次报道了我们的工艺大师生活面临的困境,但是还没有一条政策是专门保护和提高我们的工艺美术大师待遇的和传统工艺的,他们的年龄正在每日增加,而现在依然要等靠相应政策下来,有些人已经进入了古稀之年,我们不知道他们还能等多久。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尽管科学和工业都十分发达,对其传统工艺却十分注意爱护,把日本艺人当成国宝来进行保护,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因此,保护历史,迫在眉睫,时间不等人!尽快落实是必要的,当然,首饰文化也不会例外,有可能,现在被一些人丢失遗忘的工艺,在今后的某些年代将再度辉煌,再度书写壮丽的文化诗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张时光)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玉龙: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代表

    下一篇:玉文化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