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珠宝行业观察   作者:佚名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5年11月03日        版次:AA08    作者:李立君 郭秋成 田飞

惠州“宝石加工村”:产业之幸vs环境之殇

9月底,高窟河被污染成红色,惠城区环保分局工作人员在现场取水样。

惠州“宝石加工村”:产业之幸vs环境之殇

小金村宝石加工厂附近河沟里满是白色“泥浆”。

惠州“宝石加工村”:产业之幸vs环境之殇

一名女工正在小作坊加工石器。

今年9月底,小金口高窟河(马岭段)被污染,现场“血流成河”,肇事者朱某某如今面临审判。由于朱某某宝石作坊老板这一身份,唤起不少人对以小金村为圆点辐射博罗、惠城两地众多村庄的记忆,附近河流曾有过“五彩斑斓”的污染史,起因就是当地小作坊加工宝石时偷排污水。这一带聚集着数千家宝石加工作坊,这里浓缩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执法部门与作坊主的“猫鼠游戏”也一直未间断。

排污变得更隐蔽

老唐对朱某某的做法深恶痛绝,不过,与排污相比,他更痛恨的是朱某某又一次暴露了这个行业存在的危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搞得大家又开始紧张了,说不定哪天政府就又来查我们了。”2002年上半年,老唐在博罗县罗阳镇小金村开了自己的宝石加工作坊,在他眼中,朱某某的做法非常落伍,这种处理宝石染色剩余液的方式早已被淘汰。

“可以处理一下再排出去,也比这样直接排要好。”他对“处理一下”解释为:“通过化学药剂进行中和作用,将颜色除掉。”不过,这并不代表能够将化学染料中的有害成分去掉。

据此前媒体报道,以小金村为圆点,惠城区和博罗县几个村聚集了数千家大大小小的宝石加工厂,其中小金村最多,有1800多家。

走进小金村,到处都有宝石加工的痕迹,耳边随时能听到切割机和打磨机的声音,村内小路上散落着密密麻麻的白石、玛瑙等碎料。“这些都是加工后剩下的废料,适合铺路的就扔在路上了。”小周和妻子开了一家宝石作坊,加工玛瑙串珠。他告诉南都记者,朱某某的事情大家都听说了,很多人都认识他,“现在与以前不同了,查得特别严,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应该把颜色和泥浆沉淀掉再排出。”

小周的加工作坊并不大,三间民房,一间做卧室,一间做仓库,客厅里摆着两台切割机、两台打磨机和一个高温加热炉,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宝石加工场所。

“我们现在用的染料都很贵,根本不可能随便倒掉。”他把一些玛瑙珠子倒进染料桶,用一根木棒搅动。他说,珠子在这些染料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会放到300℃以上的高温炉里定色,绝大多数彩色玛瑙珠子都是加过色的,“桶内的染料没了,就加点进去,反复使用,不会扔掉。朱某某使用的材料比较廉价,都是一次性的,用完就倒掉,一点点就能染红整条河。”

小周所说的泥浆是指宝石被打磨时产生的粉末。这些粉末随着打磨机的润滑油流进机器下面的管道,顺着管道流入房间内或者房屋外的沉淀池。泥浆在沉淀池内沉淀后,上层是变清的水,“这些水倒进附近的小河,有人也会倒在后面的空地上蒸发干。”

这种说法就解开了南都记者心中的一个谜团。在进入小金村时,南都记者看到村内一条小河呈现乳白色,而不少作坊门口除了堆放着一些类似水泥的泥浆固体外,还有一大片地面呈现出乳白色。

“要说不污染是不可能的。”小周坦承,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办不到相关生产证照的原因,“我们尽量减少污染,最起码不要像朱某某那样明目张胆。”

现实版“创世纪”

2002年之前,老唐还在湖南老家一家汽修厂专修挖掘机,“一个老乡说,在这里搞宝石加工发了大财,一年赚了200多万,我就辞了工跟着过来了”。老唐在小金村租了一栋平房,房前有一块空地,平时堆放玛瑙材料和停放车辆,每年租金1万元,“我们要是都被赶走了,这个村子的房子也就空了,当地村民就断了一项收入。”

老唐的经历,可以说是整个小金村以及周边几个村宝石加工厂形成的缩影。南都记者从小金村村委会了解到,在1994年之前,这里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小村庄,20多年后竟然成为了“宝石制作之都”。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穿金戴银”步入快车道 年轻群体成珠宝消费主力军

下一篇:百万网红直播卖高仿珠宝,直播间变抓捕现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