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作者:佚名

  中国人喜欢红色,各种节庆典礼都是一片红。世界上大概再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这样喜爱红色。

  但中国古时,确切讲是二千年前,各种节庆典礼用的却不是红色。

  上古崇敬天地。《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上衣如天,故用玄(黑)色;下裳如地,故用黄色。

  之后的夏尚黑,商尚白。到了周朝,服色有了较完整的制度。如《仪礼》《周礼》等对当时的仪礼有详细记载。

  《仪礼·士婚礼》记婚礼:

  迎娶时,新郎穿黑色上衣,黑色镶边的浅红色下裳;所有男方人员都穿黑色端服(礼服),乘坐黑色的车(不能有彩绘)。新娘穿浅红色镶边的黑丝上衣,女方长辈穿黑色上衣,女方随从人员都是黑色上衣黑色下裳,也要乘坐纯黑色的车。

  行礼后,新娘要穿黑上衣黑下裳拜见公婆。

  《仪礼·士冠礼》记冠礼:

  冠礼主人穿黑色端服;主人的亲朋都穿黑色上衣、黑色下裳;冠者穿彩衣,受冠后标志着成为成年人,换穿上黑色端服。

  婚礼和冠礼是当时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喜庆仪式。可见西周到战国时人们崇尚黑色,各种节庆典礼主要用黑色。王室贵族也以黑为贵,如《周官·屦人》注:王黑舄为之饰;王后玄舄为之饰。

  一个王朝崇尚哪种颜色,与五行学说密切相关。

  五行学说源于中华远古先民的物质观,用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来认识和解释自然。

  战国时鲁国人邹衍根据五行学说,发展出“五德学说”:“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认为做天子必须具有金、木、水、火、土五德之一,德衰则被另一德取代。

  金色白,木色青,水色黑,火色赤,土色黄。自以为具有五行中某一德的王朝,就有了崇尚的相应颜色。

  但战国时期,各国的“德”与“色”尚不规范,或者说混乱。如西陲的秦国,立国之初自认是少皞的后裔,传说少皞死后为西方天帝(白帝),所以供奉白帝;秦宣公自以为有木德,建密畤供奉青帝……但秦国尚黑,旗帜都是黑色,服装也多是黑色。

  秦始皇一统天下,推论五德的兴替。有博士揣摩上意,进言说:“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大蚯蚓)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鸟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史记·封禅书》)。

  按五行学说,黄帝是土德;夏得木德,克黄帝的土;商得金德,克夏的木;周得火德,克商的金;而秦取代周统治天下,秦就应是水德,来克周的火。

  《史记·秦本纪》和《封禅书》记秦文公出猎,是梦见一条大黄蛇,从天上一直伸到地下;还有就是秦文公时陈仓人出猎,有一只雌雉变成石,秦国建祠供奉。

  秦文公出猎梦的是黄蛇,获的是石头母鸡,该博士说的黑龙显是无中生有,或指黄为黑、指鸡为龙。但秦始皇听了大为称意,于是给河改名叫“德水”,以十月即冬季之始为年首,色尚黑(五行说:北方属水,色黑,主冬)。

  中华从尚黑到尚红的转变,发生在汉朝。

  虽说“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但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195年在位)出身市井,不大通晓这套“德”与“色”的学说,总是因时而变,像个变色龙。他刚造反时,编了个“斩蛇起义”的神话,说杀的蛇是白帝子(影射秦),而杀蛇的,是赤帝子,于是尚红;做了沛公,供奉战神蚩尤,尚黑(《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画在旗鼓上吓唬人;做了汉王,以南方属火,就供奉赤帝,色尚红;得了天下,羡慕秦始皇,于是又宣称自己获水德,承袭秦朝的正朔和服色,也以十月为岁首,色尚黑。(《史记·历书》)

  汉文帝(公元前180-157年在位)时,鲁人公孙臣上书,认为汉得土德,应该改正朔,改纪元,易服色,应该崇尚黄色,还预言说会有祥瑞黄龙出现。

  汉文帝的丞相张仓坚持认为汉是水德,黄河决堤了,他却认为是水德之兆,斥退了公孙臣,但将官员朝服改成外黑内赤,来与水德相应(《史记·集解》:十月阴气在外,故外黑;阳气尚伏在地,故内赤)。

  过了三年(公元前165年),据说秦州成纪县果真出现了黄龙。于是汉文帝召见公孙臣,拜为博士,并讨论改正朔易服色之事。但没等改正朔易服色的事议定,汉文帝发现一个叫新垣平的术士说的“瑞气”“神兆”都是骗术,就不理会改正朔和服色的事了。

  汉景帝时(公元前157-141年在位)发生“七国之乱”,也顾不上改正朔、易服色的事。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癸卯话兔

下一篇:李清照的“寻寻觅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