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写一块女娲炼出的补天石幻形为“通灵宝玉”,将它悬至门楣,着了魔的凤姐和宝哥哥立时峰回 
路转,病好如初。它的得失居然使得怡红院里的花树忽萎忽开,这种神灵效应使贾母等人对通灵宝玉赏识有加,视之为“命根子”。这不过是一则神话,说是宝玉一出生就衔了块五色晶莹的美玉。宝玉之美,晶莹无暇,自然是无可挑剔,但是要说它是这样的法力无边,不过是小说者言而已。  
  玉,美石而已,何来如此无穷魅力?其实玉石的法力,原本是深蕴国人大脑中的。美玉已作为种子,深种在我们的传统血脉里,它就像是四季繁盛的花儿,总会呈现出你所想见的艳丽。玉的美丽,读罢古方先生主编的《中国古玉器图典》(以下称《图典》),我们自会深信不疑。本书的作者还告诉我们,美玉无边的法力,在古人看来确乎是深信不疑,它最早就是作为通神的法器出现的。  
  从八千年前的史前时代,国人爱玉崇玉的传统已近形成。最早的玉器出现于北方兴隆洼文化,玉器色泽纯正,磨制光滑。史前时代已熟练地掌握琢制玉器的技术,治玉工序分为采玉、开眼、解玉、钻孔、打磨、镂刻、抛光等。史前玉器文化以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最为发达,那个时代玉与神成为等同的概念,玉器就是神器,玉琮玉璧是献给神最好的
礼品
。  
  商周时期,玉器制作不断创新,玉器造型生动优美,数量最多的是人与动物玉雕。商代砣机使用已很熟练,制玉技术有很大提高。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玉器发展的繁荣阶段,玉器的制作和使用非常广泛,玉器被系统化和理想化。用玉制度出现系列礼玉,最主要的礼玉是璧、圭、琮、璋、琥和璜,合称为“六瑞”,这是中国古典玉器的核心体系,也是源自史前的传统。  
  孔子爱玉,他对于玉制礼器极为推崇,他特别强调玉器的内在美。由于儒家思想的介入,玉器从主要为原始宗教
活动
的神器、祭祀鬼神的原始礼器,变成贵族阶层用以表示身份地位的佩饰。儒家在这个时候作出了一个重要选择,将“玉”作为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载体,提倡“君子比德于玉”,将玉道德化、人格化,大大提升了玉的文化内涵。过去通神的玉,变成了人格象征的一个重要符号。  
  汉代玉器制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琢制更加精湛。汉代学者许慎提出玉有五德之说,五德包括了玉的质、色、声、雕等内涵,将玉赋予了美和德两重性格。古代用玉字组成不计其数的词,来形容美好极致。汉代人还以为玉器有特殊的功效,施覆于
人体
各部位可以保护尸体,防止腐朽。玉衣是汉代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玉衣由中央朝廷手工作坊统一制作,皇帝把它作为礼物赏赐给各地的诸侯王。  
  隋唐至宋代,玉器逐渐摆脱了神秘感,向世俗化发展,表现出浓厚的
生活
气息。玉器造型以写实为主,出现了大量人物、花鸟形象的玉雕和玉带饰。到明清时期,进入玉器发展的辉煌时代,琢制技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大小玉器主要是装饰品和观赏品,无不精美绝妙。  
  在《图典》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平时即使在博物馆也看不到的历代美玉,我们还看到了这些美玉纹饰的许多细节。《图典》对大量精美的玉器作了详细赏介,还有概述古代玉文化、玉料及产地、制玉工艺、器形与纹饰、仿古玉辨伪与鉴定等等内容。叙述了八千年玉器发展概况,介绍了各时期玉料使用的特点、产地、矿物特征、开采和使用的历史,描述了不同时期玉器雕琢工艺的演变。介绍每一时期的玉器时,按玉器用途大致分为礼仪(或朝廷)用玉、装饰用玉、陈设用玉、玉质容器、玉质用具、丧葬用玉等,选取具有代表的器物作典型标本予以说明。  
  最近十数年以来,出土古玉日渐增多,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珍珠舍利宝幢
·下一篇文章:传承千万年之久的琥珀传奇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