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珠宝是一种时尚装饰物,领袖时尚有数千年历史,佩戴珠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民族风俗,然而珠宝文化形成时尚,并非一帆风顺,它是人类由生存至生活;而后由生居到装饰、佩饰,走过了漫长艰难的路程而发展过来的。为了研究珠宝文化的时尚,我们先应从研究珠宝文化的温床和确立文化的载体入手,以求更好的发展和规范珠宝文化市场,使其成为不衰的文化时尚。
 一 石皿文化
  人类曾经历过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最先了解石器,是为了生存和自卫,因石器工具的产生,人类开始利用这种简陋而又粗造的石器工具为改善生活环境服务,在地下星空中,仍保存着大量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工具,为我们研究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青海积石山,是上古时期,炎黄民族建立的最早的采石场之一,盪人用所采的大石制盘,小石制锅,因盪人以石制皿,故而石制器皿曰:“盪”。《地谱》曰:“古有盪侯国。”盪侯即是上古时期专管制皿的诸侯。石盘又称“磨盘”,南北皆常见物,但石锅今已多不见,只有云藏山区仍保存着远古石皿文化,可见到制石锅为业者。
  炎黄时期,居住在中原的砀民,发现了一种纹石,可以制器,因而大量开采,所开采的纹石山,被称为“砀山“,今河南芒砀山与安徽砀山,即是两座纹石采石场。春秋时期,这两座采石场隶属于宋国,宋偃王亡国后,两座采石山被魏国与楚国分割占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砀山采石场归国家所有,秦始皇为纪念砀人创立的“砀石文化”,于公元前225年,将开封、许县、永城、曹县、嘉祥、亳州、砀山县与商丘合组为”砀郡“,并将郡所设置在宋国古都商丘,为砀人创造的砀石文化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刘邦起义反秦,被楚王封为砀君,刘邦称帝后,砀人避其讳,改称为“锡人”,(古时锡读阳音)南迁交趾,后融入百越文化之中。随着百越民族的迁徙步伐,锡人进入云藏山区,因而砀人发明的石制器皿,在其后裔锡人的弘扬下则一度在南方山区得到发展,至今云藏山区仍保留着传统的远古石皿文化信息,而云南的珠宝文化亦因而领袖全国。
  二 石居文化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先后到来,帝鸿氏时代,居住在西北的宕人发明了一种凿石工具“铴”,宕人用铴凿石为室,史称“石穴”建筑文化,随着民族迁徙的步伐,东迁幽陵(今北京)的宕人玄鸟部在石崖上凿洞而居,史称“崖居”或“半居窖”建筑文化;向青藏高原迁徙的宕人唐旄羌部则凿石磊居,史称“雕楼”式建筑文化,因宕人发明以石为建筑材料,世称其为“宕户”。《正字通》释曰:“宕一曰洞室,过今言放宕也,与荡、惕通,陕西化外,又采石工谓宕户。”
  帝喾时,封宕王盘瓠为江南王,盘瓠是制盘巧匠,因盘形如太阳,所以南蛮族尊其为“太阳神”,每至祭祖、丰收佳节,南蛮族就会团围磨盘祭拜,庆祝丰收。盘瓠将宕居文化传入江南山岳之区,在湖南、广西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宕人的宕居遗址。而青藏高原雕楼式建筑艺术,至今兴盛不衰,使宕人古建筑艺术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
  尧舜时代,灵恝部宕人居住在陕北米脂县汤河(今延水河)之畔,宕人在汤河岸边的上申山上凿石室而居。《西山经》证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户……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当户鸟即宕人之图腾,灵恝因是宕人之王,故又曰:“窫窳”,即穴居之王;而恝、窫二字则与凿字同义通用。
  大禹时代,延人占据汤水后,宕人南下至陕西户县,被称为“有户氏”,因有户氏反对夏后氏启政权,而爆发了“户夏之战”,有户氏战败,西迁至甘肃宕昌地区,融入羌族部落集团,史称其为“宕昌羌”,因此,天荡山,又称“天宕山”;另有一部南迁浙江燕宕山,明代燕宕山改为燕荡山。北周时,宕羌王归附,北周将宕昌之地划为“宕州”,即宕人所居之州也,为宕居文化彪名于史树立了一块历史丰碑。
  三 玉石文化
  傥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妣,是人类崇拜的育神,因而党从儿部,党河又称“子母河”,党人每至沐浴节就在党河中沐浴,祈求生子。党人部初居住在甘青昆仑山地区,傥女娲因是女王,所以历史上都称她为“西王母”,其都曰:“汤谷瑶池”,因为日月所入之地,又称“昧谷咸池”。《地理志》曰:“西王母石室在今肃州70里昆仑之连麓,此山多玉石,因以名。”傥女娲在采石过程中,最先发现一种质细而坚硬,闪烁着光泽,略微透明,五颜六色十分华美的石头,因而称其为“璗”,即美玉也。《论衡•谈天》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鳖足以立四极。”从此记述中可得知女娲是最先发明“玉石文化”的创始者,因为五色石即玉石。傥女娲是中国历史上有史记载最早的石雕艺术家,她用精心挑选的玉石雕刻成美璗,用其祭祀上苍,以求得太平,所以,早期的祭祀是用美玉,因称“补天”。
  夏桀之时,西王母族发明了宝玉石文化。《淮南子》云:“夏桀之时,西老折胜。”西老,即西王母也,因而,西王母又称“天老”,俗称“姥姥”。胜则为玉,毕沅曰:“胜,胜玉也,胜音庞。”《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历及五残。”西王母折玉为胜,戴胜避丑,因而诸侯称其为“女丑”、“党庞氏”或“汤滂氏”。因可知,戴胜是人类佩饰文化的前奏曲,是人类追求美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而最终则形成一种文化时尚。
  西周时,西王母族以精美的宝玉石建筑取代了传统的宕居,在汤谷瑶池,筑琼楼玉阁,故而昆仑山又称“群玉之山”。《穆天子传》曰:“群玉之山,见其山河无险、四辙中绳,先王所谓之策府,寡草木,无鸟兽,穆王于是攻其玉石,取玉石版三乘,玉器、服物,载玉万只以归。”因群玉之山是当时著名的采玉场,所以连周穆王为了得到群玉之山的美玉,都要专程到汤谷瑶池拜会西王母,以求获得开采权。
  秦汉时期,玉石文化被融于宫廷古建艺术之中,据史记载:山西河东汤城延,精通建筑艺术,秦始皇时被征为军匝,参予阿房宫的设计。公元前206年,刘邦西征秦都咸阳,军至弘农郡郏县(河南郏县)时,汤城延归顺刘邦。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于范水之阳称帝,定都于洛阳,封汤城延为将作少府,主管都城营造。5月,汉高祖接受娄敬建议,则以秦王子成蟜“长安”封邑为汉都城,诏令汤城延先赴长安规划建都事宜。汤城延依据长安地形,拓地五平方公里,规划设计了由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等宫殿楼阁所组成的“末央宫”;其整个建筑皆“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黄金为壁带,珍玉镶其间”充分显示出汉王朝大一统的国家威严,并成为后世王朝都城的建筑模式。汉高帝9年(公元前198年)10月,末央宫竣工,汉高祖由陕西临潼栎阳宫移驾末央宫,刘邦以汤城延建都之功,先封其为“梧齐侯”,食3300户,位居朝堂诸侯第76位。由于玉石文化成为帝王的象征,所以在宫廷建筑材料中,汉白玉石主要建筑材料。
  四 珠宝文化
  史曰:“黄帝之前,民只知冬居窟,夏居巢,游于山林,饮毛如血。而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珠宝文化是随着服饰文化的改进而产生的,黄帝时,胡曹制衣,越裳氏承之,民始知遮羞耻,避寒湿;同时西王母族亦发明了玉石文化,折玉戴胜,珠宝文化与服饰文化相互辉映,创造了上古的文明时代。
  夏代,宝玉成为时尚,锡人、三苗为著名的玉雕氏族,锡人所贡之玉曰:“磬错”。《史记•夏本纪》曰:“锡贡磬错。”孔安国曰:“治玉石曰错,治磬错也。”三苗所贡之玉则称“璆琳、琅玕”。《史记•夏本纪》又曰:“三苗大序,其苗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孔安国释曰:“璆琳,皆玉;琅玕,石而似珠者。”夏人以佩璗玉为荣,并以玉圭分等级,因而玉成为夏代的文化特征,因玉是锡人、三苗贡物,并非夏人所产,因而难得寻觅,故而,夏人称之为“宝玉”。汤武王革夏,夏后氏宝玉尽归商族所有。《史记•殷本纪》曰:“汤遂伐三嵏,俘厥宝玉。”三嵏是夏诸侯,夏桀战败后携宝玉退保三嵏,被汤武王俘获,因此商殷族承传了宝玉文化。
  据历史记载:殷纣王腐败是因玉雕开始的,殷纣王原是一位很有事业心的天子,生活也很朴素,一年,方国向殷纣王进献了一只玉碗,殷纣王非常喜爱,但玉碗要有玉箸和山珍海味才般配,于是殷纣王开始四处搜刮诸侯珍宝,并不惜发动战争,商殷王国由此逐渐腐化衰败走向灭亡。殷纣王临死也不忘他的珠宝,他穿上宝玉衣,将所有的真爱珠宝堆在露台之上,自焚而死。《史记•殷本纪》载:“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宝玉衣是商殷天子入殓时所穿的葬服,汉代因袭此俗,刘氏王者死后,享穿玉衣入殓,今出土的有汉代中山靖王玉衣可为证。
  战国时期,珠宝文化已成为时尚,为一块“和氏璧”,张仪与楚国结怨;赵国与秦国生隙,演绎出多少悲欢离合、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蔺相如以护璧之功跃升为上卿,因而使战功赫赫的老将军廉颇不满,一出“将相和”戏剧脍炙人口,将二人的恩怨诠释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不朽的佳作。因而,珠宝文化,珠宝案件成为历史、小说、戏剧、影视的主要创作题材,使其如虎添翼,更加丰满充实。由于锡人、三苗创造了玉石文化,使石器时代出现了低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划分,而珠宝文化的产生,则推动了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步伐,至今宝玉仍是衡量社会价值的一种标准,在新加坡华人中,拥有蓝宝石者被视为贵族的象征;而缅甸人喜爱佩戴翡翠;藏族人则以珠宝镶于服饰之上为贵。上古锡人、三苗族所创造的珠宝文化,其社会贡献之大已成为不朽。
  五 玉器行会馆
  数千年来,珠宝文化一直领袖时尚,珠宝玉器业更是兴旺发达,为了维护同行业利益,清乾隆年间在北京成立了“玉器行同业公会”,行会是一种官督商办的社会团体,由政府批准成立,民主选举产生出帮主,又称:行首、行老、行头,同业公会的职权主要是处理行内外的事务,决定入行的商户,统一同行业经营方针,进行登记,承办政府分配的税务、公益事业任务。
  清乾隆54年(1789年)玉器行同业公会在今南新华街46号设立办公地址,又名“玉器行会馆”,因道教奉玉皇大帝为祖师,所以,玉器行和道士称兄弟。据说:元代道教宗师丘处机是位制玉大师,曾亲手制作了一顶“金丝嵌玉道冠”,因而玉器行同业公会尊其为祖师。
  丘处机,山东人,生于1178年,年长后出家学道,隐居于龙门山潜修,修炼成功后,创立了道教龙门派,金国、宋国均慕名派使节前来招聘,但均被丘处机婉言拒绝。1220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派使臣刘仲禄以重礼来聘,丘处机立即应召,率领18位弟子,跋涉万里至阿富汗境内成吉思汗的驻地朝觐蒙古大帝,成吉思汗尊其为“神仙”,赐其为元大宗师爵禄,至此丘处机成为成吉思汗的顾问及掌管蒙古帝国辖区内的宗教事务领袖。
  丘处机法号“长春真人”,东归后留居大都(北京),成吉思汗将唐玄宗开元年间修建的天长观赐给丘处机,改称“长春宫”,长春宫俨然成为全国的道教中心和宗教界总部,后更名为“白云观”。丘处机80余岁仙逝,葬于今白云观第四进丘祖殿香案下石座内,每年阴历正月十九日是丘处机诞辰日,白云观前有“燕九节盛会”,至今兴盛不衰。玉器行同业公会为借丘处机的仙气为玉器行会馆增辉,则尊丘处机为祖师,以保佑玉器行同业兴旺发达,财源日盛,并以其“长春真人”法号为名,改玉器行会馆名为“长春会馆”。
  玉器行同业公会在长春会馆内为祖师丘处机修建了一座“祖师宝殿”,殿中供奉着丘处机神像。玉器行同业工会每年正月十九日在馆内举行丘处机诞辰祭礼;七月二十八日在馆内举行丘处机仙逝祭礼。每至祭祖之日,玉器行同业工会全体同仁还要到北京的道教活动中心白云观参加祭祀活动。
  因珠宝玉器是时尚珍品,北京又是大都会,官宦成群,商贾云集,因而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玉器行同业工会同仁都是手艺精湛的玉雕大师、珠宝巧匠,所以兴助公益事业争相恐后,为此玉器行会馆也非常有气势,历年增修,屋宇数十间,在同业会馆中,玉器行同业工会名列榜首。玉器行帮主吴氏,祖籍江苏,据其后人吴建涛介绍,其家有一招祖传绝技“以舌辨玉”,上闻诏入京师封为四品衔,成为“玉王”,吴氏至此定居于京,世居于玉器行会馆内。因吴氏绝技得到皇上的夸奖,经常在召见之时赏赐一碗燕窝粥,为此吴家收藏有许多宫中御用的名瓷碗。吴建涛幼年之时与哥哥端着名瓷碗在长春会馆大门外吃炸酱面,意外地被一位文物专家看见,这才揭开了玉王吴氏家族之谜。
  民国时,玉器行帮主吴氏以同宗名义邀请民国大元帅吴佩孚为长春会馆题写匾额,并悬于大门楼上以壮声色。文革时,红卫兵四处破四旧,吴氏传人、北京玉器厂技术科科长、全国著名的玉雕工艺大师吴玉霖深知这块“长春会馆”石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保护长春会馆石匾额,他竟冒着生命危险,蹬高用水泥将石匾额上的吴佩孚落款盖上,入院破四旧的红卫兵因不知此匾为何人所题,故而弃之而去。因此,长春会馆文物古迹在文革之中无一幸免,独吴佩孚所题匾额得以幸存。1993年,为兴建青岛市场,长春会馆被拆除,玉器行的老住户四迁京城各地,长春会馆匾额,躲过万般劫难,被北京五塔寺石刻博物馆收藏。吴建涛说:自祖父吴玉霖去世后,按照祖制“传长不传幼”父亲以长子承传了祖传绝技,但因父亲在军队任职,所以吴家离开了玉器界;而唯一有继承条件的大哥因热衷于经营餐馆,所以吴氏祖传绝技“以舌辨玉”,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而不被人知。
  六 时尚珠宝时代
  珠宝文化业,因破四旧运动一度冷落门庭,玉器行同业工会也融入工商联组织系统,失去了其独领风骚的社会地位,文革时期的清一色服饰,成为时尚,但它的姊妹文化“珠宝文化”则黯然失色,除了出口创汇,民间珠宝都被扫地出门,被人们视为污物,谈其色变。党的三中全会之后,珠宝文化盼来了春天,领袖时尚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风采,据统计:全国现有40000余家珠宝首饰企业,300万从业人员,为了再现昔日的宝玉石文化的繁荣,地矿部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成立了“中国宝玉石协会”,将珠宝专家、地质专家、珠宝收藏家组织起来,为四化建设,繁荣经济,发挥其社团作用。
  1995年,全国工商联发挥其所属原玉器行同业工会的优势,以“弘扬中华珠宝文化,开拓中国珠宝市场,团结中外珠宝商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宗旨,联合400余家珠宝企业成立了“全国工商联珠宝商会”,并与世界华人珠宝总商会接轨,将中国的珠宝文化推向海外市场,直接参与世界珠宝界的竞争,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崛起,立下汗马功劳。现全国大专院校亦纷纷将珠宝文化列入专业课程,中国地质大学成立了珠宝学院,中山大学成立了宝玉石鉴定中心;还有专门从事珠宝研究的高德珠宝研究所,国家宝玉石质检中心,使中国的珠宝文化、玉石文化形成具有学术基础、科研基础的文化载体,使其文化在包罗万象的文化族群中,独树一帜,璀璨夺目。玉器行会馆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宝玉石协会、珠宝商会的成立,却为“珠宝会馆”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我们拭目以待,一个全新的珠宝会馆将成为玉器行会馆的继续,使其文化得以延续,使其事业更加昌盛不衰。
        (文/汤锦程)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成功者说:钻石就在你家后院

    下一篇:水晶的传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