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图四是自然界的凤头鹰站立于树枝上的站姿,该站姿与本文谈及到的凤头鹰勾云形器形制表达的站姿十分相似,这种勾云形器之站姿恰是凤头鹰之特有的站姿。一般鹰的站姿都是平身,胸和头向上略倾以作振翅待飞之状(如图五所示),而凤头鹰则是立身,昂头挺胸,站姿酷似企鹅,颇具绅士风度,与一般鹰之站姿区别甚大。
图五
四、以上两种凤头鹰勾云形器(图一和图三)的共同点
1.相似的雄鹰之首和鹰勾嘴。
2.同戴冠羽。为同一猛禽---凤头鹰。
3.同样是用丫形状(勾云形)表示羽毛。丫形状造型这很符合鹰类的正羽端部小技呈丫形状。
4.同样是从侧面角度表现鹰的形态。
五、对以上图一凤头鹰勾云形器形制的分析和猜想
该凤头鹰勾云形器就形制而言其生产的年代要晚于图三戴冠羽的凤头鹰。原因是图三较图一更近于写实,这主要表现在图三鹰嘴更尖锐,而图一就趋于圆滑了。图三冠羽高耸,飞扬挺拔,锐角不钝具写实性,而图一已圆滑抽象到了一个半圆状。图三丫形形制(勾云形形制)张扬飞舞,锐角尽显,锋芒在外,而图一仅存头部和尾部以丫形状表示,且丫形状锐角已由外张而演变为内藏,丫形状形制藏而微露,十分含蓄,更有原应已丫形状表示的双翅已演变成为一个边角圆滑的矩形小凸台(可以判断这种矩形的小凸台会向半圆形过度乃至消亡)。这种演变是古人对外部景物在玉器上的表达由具象到抽象的这么一个的发展过程,也是风头鹰形制本身所受社会需求影响的一个发展过程。阐述如下:
其一,具象表现一件玉雕,其造型复杂不易传授和记忆,其工艺烦琐不易雕琢与打磨,而且边角过多极易被伤残破损,更易伤及佩带者的身体。
其二,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玉器市场应是一个卖方市场,社会对玉器的过量需求也会影响玉器形制向简化和抽象的方向发展。不言而语,简化和抽象的玉制形制易于加工和制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图一凤头鹰勾云形器简单的勾勒出它的较早期作品的形状。即冠羽高耸飘扬,更写实,似图三之冠羽。尾部勾形形制外张,似图三丫形形制。背部的圆滑的矩形小凸台应是向外张扬的丫形形制。鹰嘴尖锐而不藏,似图三鹰嘴之状。鹰之腿干外伸,腿干上刻阴线数道以表示鹰腿表面之环状表现,腿干中部偏上处雕琢出两个犬牙状的丫形形制以表示鹰腿的腿关节。鹰之躯干打磨出U形的瓦沟槽,雕件中部厚实边缘出刃。锐角均不钝。
图六
那么图一凤头鹰勾云形器其晚期的发展形制又是怎样的形制呢?本文认为该形制(如图六所示)应是图一凤头鹰勾云形器尔后晚期的一种发展形制。这种发展形制鹰嘴消失了,凤冠变成了圆滑的端部(凤冠变成了矩形端部一般早于矩形两边到角的端部,矩形两边到角端部一般早于圆滑的端部)鹰眼变成系佩之孔,凤头鹰上身由原先的中厚且边缘出刃状向综向截面为椭圆柱状发展。鹰爪及鹰翼虽保留但不及早期形制突出,原先由两道阴刻线表示出鹰其中三个利爪,已将其中间利爪减地而变成了两道玄纹将鹰爪和鹰翼连接起来。藏锋的勾云形制尾部锐角变的更为圆滑,而尾部中间U形瓦勾槽尤存。
图七
那么介与图一和图六凤头鹰勾云形器之间的凤头鹰勾云形器又是一种怎样的形制呢?本文认为该形制应是这样的形制即鹰嘴的锐角变的圆滑,羽冠的高度降低,表现利爪的两道阴线一直延长到背后代表风头鹰的双翅的凸台上,佩系孔随着代表利爪的两道阴线变为两道玄纹而移到了鹰眼的位置,尾部勾云状锐角藏锋而圆滑。
图八
六、结束语
1.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断定该图一勾云形器形制应是侧面表现的一只风头鹰的站姿之形制。
2. 图一风头鹰站姿之形制应是这类形制中期的一种形制表现。
3. 图六风头鹰站姿之形制应是这类形制晚期的一种形制表现。
4. 较图一要早的凤头鹰其形制应是这么一种造型,如图七所示(图七造型是本文的推理和想象的图形,非出土实物)
5. 在图一和图六之间的凤头鹰站姿之形制应是这么一种形制,如图八所示(图八造型是本文的推理和想象的图形,非出土实物)。
6. 将图七,图一,图六和图八排列起来,我们可以大体、粗略的看出红山文化的风头鹰站姿之玉雕形制的一个发展和演绎过程。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毛主席谈东海水晶
下一篇:史话:珍珠的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