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人类文明是从石器时代开始的。在长达二三百万年旧石器时代的文明积淀之后,又经过数万年的新石器时代而升华出的和阗玉,因其质地坚硬、结构细腻、色泽温润而著称于世。和阗玉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因此,当周穆王驾八骏率浩荡队伍西巡与西王母登昆仑欢宴对歌于瑶池便由衷而赞日:“惟天下之良山,宝玉之所在”,并至群玉之山“取玉版三乘,玉器服物,于是载玉万乘也。”
据考古研究表明,距今6000年的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和巴比仑、叙利亚等古国遗址中发现的和阗玉器不仅证明了昆仑北坡的先民早于6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采玉的历史,而且证明了源于昆仑北坡的“玉石之路”早于“丝绸之路”数千年已经横贯东西并畅通无阻。
玉,本是一种石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注:“玉,石之美者。”中国和阗玉从物质之一种到工具到商品再到一种文化并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和凝结物,是人类漫长的历史扬弃和人格力量的参与。在先秦时代,和阗玉通称“昆山玉”。《史记赵世家》载,“勾注,斩常山而杀之,三百里而通于燕,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亦非王有已”。《史记·李斯传》日:“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到汉代和阗玉已成为“国玉”,驰名中外,时人把和阗玉称为“汉玉”。历史上也有称“禺氏之玉”、“塞山之玉”、“钟山之玉”、“回部玉”等。自汉至明代,于阗国为世界闻名的玉都。定名为“和阗玉”是当代学者的匠心。研究者既保留了于阗古国产出美玉的历史渊源,又以和田地名为谐音,表达了名称演化的一个过程。于是将西起喀什、经莎车、叶城、墨玉、和田、于田、且末,东至若羌的昆仑山、阿尔金山北坡长达1500公里以上的狭长地带所产的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而形成的透闪石矿(主要包括白玉、黄玉、青白玉、青玉、墨玉等)统称为中国和阗玉。
且末开采和阗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和阗玉的主产地。据东汉班固《汉书》记载:“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即罗布泊,作者注),河源出焉,多玉石。”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且末为于闻之东,“水东流,注盐泽”的第一条河流就是车尔臣河。北宋时,且末归于阗辖,名约昌城,因此,《新疆志物》记“于阗产玉之山三:日流水山,在县城二百五十里,日觉可沙依山……日乌鲁克苏”。乌鲁克苏是且末境内发源于阿尔金山的车尔臣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又据1271年或1272年到达且末的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沙昌省(今且末县)……境内有几条河流,也出产和阗玉和碧玉,这些玉石大部分销往契丹,数量十分巨大,是该省的大宗产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和阗玉的开发,在国家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新疆设立了工艺美术公司作为管理、收购和对外销售和阗玉的机构,并于20世纪70年代,在且末、于阗、玛纳斯等地建立了玉石矿,在且末、和田、喀什等地设置了收购站,到了80年代,全疆每年计划开采和阗玉25吨左右,且末为21吨左右。另据唐延龄先生等著《中国和阗玉》一书统计,在清代登记的6个采矿点中,且末即有塔特勒克苏和塔什萨依2个玉矿。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点除塔特勒克苏、塔什萨依外,还有尤努斯萨依、哈达里克奇台等都有古代开采的矿坑。尤以塔特勒克苏最为久远,据专家考证为汉代采矿遗址。
在现代采玉史上,且末采玉年产近百吨,占和阗玉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塔特勒克苏矿为目前新疆产和阗玉最大的矿区。
古往今来,且末还是盛产巨大和阗玉的地方。据史载,北宋初年朝廷策封的于阗国国王李圣天经且末上任并与宋朝廷关系密切,经常遣使进京纳贡。《宋书》载,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此时且末已属于于阗国管辖,名为约昌城),于阗国国王“遣使直末来贡,且言本国有玉一块.凡二百三十七斤,愿以上进,乞使取之”。1992年且末产一块青白玉重700公斤,售给新疆新天国际珠宝公司,1995年在且末塔特勒克苏玉矿开采出一块重达1502公斤青白玉,该玉以和阗青白玉料重量之最而载人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且末县塔什萨依河上游还有一块重约50吨左右的青玉,到目前还没有办法将其运至山下。
古人因生产工具的制约,主要是在河里拣玉。莽莽昆仑,冰雪消融,河水汹涌,山上原生的玉矿因山体垮塌和风雨剥蚀,玉石随洪水奔流分布滞留于平坦河床之中,于是产生了几千年来在河中捞玉的传统。在古代交通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玉石开采一般是由近及远、由河里捡捞进而顺河寻源进行矿山开发的。马可·波罗的记载和当代采玉的现实证明了且末境内至少有10条以上的河流有玉石(见表3)。毫无疑问,在马可波罗到达之前以及之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且末也主要是以捞玉为主要的获玉方式,伴随着矿山开采,特别是河里玉石的枯竭,最终只有开山寻玉的一条路了。
且末和阗玉品种齐全,白玉、青白玉、糖包玉、青玉产量都很可观,尤以青白玉、糖包玉、青玉著称。
由且末所产和阗玉雕琢的玉器精品为历代皇家名流富贾所收藏。古代所赠皇室贡品均以于阗命名,难考其具体产地。然以现代为例,如扬州玉器厂所雕“白玉宝塔炉”,在全国第一次玉雕质量鉴定会上被评为优秀作品,1981年在日本展出被誉为“龙眼”,称誉世界,现作为珍品由国家收藏。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的玉雕屏风上绝大部分的作品为且末所产各类和阗玉玉材。1985年扬州玉器厂雕刻的“白玉五行塔”是当代玉雕珍品,现由国家收藏,它是用且末塔特勒克苏玉矿产的上等白玉大料琢制。
1985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且末时,且末县委、县人民政府赠送总书记玉马一尊。这件珍宝由扬州玉器厂用且末青白玉雕成,现由国家收藏。
且末和阗玉储量丰厚,著名的矿区除塔特勒克苏外,还有塔什萨依、尤努斯萨依、布拉克萨依、哈达里克奇台等。据考证,从1972年且末玉石矿建矿以前至远古时期长达数千年的开采,在塔特勒克苏矿、尤努斯萨依矿、塔什萨依矿3个矿点只留下了不足1平方公里的遗迹。从1972年建矿至今近30年问,采玉2870吨,上述三矿开采面积仅为0.5平方公里。其他矿都是这一主玉线的分支,还没有做地质勘探。3矿依次为塔什萨依矿距尤努斯萨依矿50公里,距塔特勒克苏矿60公里,都在一条“玉线上”,这条“玉线”以平均1公里宽计,玉矿分布当为110平方公里,储量预计在33万吨以上。
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和宝藏众多的阿尔金山的重峦叠嶂、人迹罕至的腹地称为“无人区”,又有多少宝玉深埋其间,尚不得而知。可喜的是为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从2000年起国家地矿部已安排十几支队伍在且末境内的阿尔金山、昆仑山脉进行地质勘察工作,且末产和阗玉的开采必将依托科学的地质勘探成果为我们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考古研究表明,距今6000年的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和巴比仑、叙利亚等古国遗址中发现的和阗玉器不仅证明了昆仑北坡的先民早于6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采玉的历史,而且证明了源于昆仑北坡的“玉石之路”早于“丝绸之路”数千年已经横贯东西并畅通无阻。
玉,本是一种石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注:“玉,石之美者。”中国和阗玉从物质之一种到工具到商品再到一种文化并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和凝结物,是人类漫长的历史扬弃和人格力量的参与。在先秦时代,和阗玉通称“昆山玉”。《史记赵世家》载,“勾注,斩常山而杀之,三百里而通于燕,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亦非王有已”。《史记·李斯传》日:“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到汉代和阗玉已成为“国玉”,驰名中外,时人把和阗玉称为“汉玉”。历史上也有称“禺氏之玉”、“塞山之玉”、“钟山之玉”、“回部玉”等。自汉至明代,于阗国为世界闻名的玉都。定名为“和阗玉”是当代学者的匠心。研究者既保留了于阗古国产出美玉的历史渊源,又以和田地名为谐音,表达了名称演化的一个过程。于是将西起喀什、经莎车、叶城、墨玉、和田、于田、且末,东至若羌的昆仑山、阿尔金山北坡长达1500公里以上的狭长地带所产的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而形成的透闪石矿(主要包括白玉、黄玉、青白玉、青玉、墨玉等)统称为中国和阗玉。
且末开采和阗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和阗玉的主产地。据东汉班固《汉书》记载:“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即罗布泊,作者注),河源出焉,多玉石。”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且末为于闻之东,“水东流,注盐泽”的第一条河流就是车尔臣河。北宋时,且末归于阗辖,名约昌城,因此,《新疆志物》记“于阗产玉之山三:日流水山,在县城二百五十里,日觉可沙依山……日乌鲁克苏”。乌鲁克苏是且末境内发源于阿尔金山的车尔臣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又据1271年或1272年到达且末的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沙昌省(今且末县)……境内有几条河流,也出产和阗玉和碧玉,这些玉石大部分销往契丹,数量十分巨大,是该省的大宗产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和阗玉的开发,在国家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新疆设立了工艺美术公司作为管理、收购和对外销售和阗玉的机构,并于20世纪70年代,在且末、于阗、玛纳斯等地建立了玉石矿,在且末、和田、喀什等地设置了收购站,到了80年代,全疆每年计划开采和阗玉25吨左右,且末为21吨左右。另据唐延龄先生等著《中国和阗玉》一书统计,在清代登记的6个采矿点中,且末即有塔特勒克苏和塔什萨依2个玉矿。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点除塔特勒克苏、塔什萨依外,还有尤努斯萨依、哈达里克奇台等都有古代开采的矿坑。尤以塔特勒克苏最为久远,据专家考证为汉代采矿遗址。
在现代采玉史上,且末采玉年产近百吨,占和阗玉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塔特勒克苏矿为目前新疆产和阗玉最大的矿区。
古往今来,且末还是盛产巨大和阗玉的地方。据史载,北宋初年朝廷策封的于阗国国王李圣天经且末上任并与宋朝廷关系密切,经常遣使进京纳贡。《宋书》载,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此时且末已属于于阗国管辖,名为约昌城),于阗国国王“遣使直末来贡,且言本国有玉一块.凡二百三十七斤,愿以上进,乞使取之”。1992年且末产一块青白玉重700公斤,售给新疆新天国际珠宝公司,1995年在且末塔特勒克苏玉矿开采出一块重达1502公斤青白玉,该玉以和阗青白玉料重量之最而载人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且末县塔什萨依河上游还有一块重约50吨左右的青玉,到目前还没有办法将其运至山下。
古人因生产工具的制约,主要是在河里拣玉。莽莽昆仑,冰雪消融,河水汹涌,山上原生的玉矿因山体垮塌和风雨剥蚀,玉石随洪水奔流分布滞留于平坦河床之中,于是产生了几千年来在河中捞玉的传统。在古代交通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玉石开采一般是由近及远、由河里捡捞进而顺河寻源进行矿山开发的。马可·波罗的记载和当代采玉的现实证明了且末境内至少有10条以上的河流有玉石(见表3)。毫无疑问,在马可波罗到达之前以及之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且末也主要是以捞玉为主要的获玉方式,伴随着矿山开采,特别是河里玉石的枯竭,最终只有开山寻玉的一条路了。
且末和阗玉品种齐全,白玉、青白玉、糖包玉、青玉产量都很可观,尤以青白玉、糖包玉、青玉著称。
由且末所产和阗玉雕琢的玉器精品为历代皇家名流富贾所收藏。古代所赠皇室贡品均以于阗命名,难考其具体产地。然以现代为例,如扬州玉器厂所雕“白玉宝塔炉”,在全国第一次玉雕质量鉴定会上被评为优秀作品,1981年在日本展出被誉为“龙眼”,称誉世界,现作为珍品由国家收藏。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的玉雕屏风上绝大部分的作品为且末所产各类和阗玉玉材。1985年扬州玉器厂雕刻的“白玉五行塔”是当代玉雕珍品,现由国家收藏,它是用且末塔特勒克苏玉矿产的上等白玉大料琢制。
1985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且末时,且末县委、县人民政府赠送总书记玉马一尊。这件珍宝由扬州玉器厂用且末青白玉雕成,现由国家收藏。
且末和阗玉储量丰厚,著名的矿区除塔特勒克苏外,还有塔什萨依、尤努斯萨依、布拉克萨依、哈达里克奇台等。据考证,从1972年且末玉石矿建矿以前至远古时期长达数千年的开采,在塔特勒克苏矿、尤努斯萨依矿、塔什萨依矿3个矿点只留下了不足1平方公里的遗迹。从1972年建矿至今近30年问,采玉2870吨,上述三矿开采面积仅为0.5平方公里。其他矿都是这一主玉线的分支,还没有做地质勘探。3矿依次为塔什萨依矿距尤努斯萨依矿50公里,距塔特勒克苏矿60公里,都在一条“玉线上”,这条“玉线”以平均1公里宽计,玉矿分布当为110平方公里,储量预计在33万吨以上。
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和宝藏众多的阿尔金山的重峦叠嶂、人迹罕至的腹地称为“无人区”,又有多少宝玉深埋其间,尚不得而知。可喜的是为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从2000年起国家地矿部已安排十几支队伍在且末境内的阿尔金山、昆仑山脉进行地质勘察工作,且末产和阗玉的开采必将依托科学的地质勘探成果为我们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图)首饰朔源——项链
下一篇:国王谷:挖不完的宝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