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珠宝是一种时尚装饰物,领袖时尚有数千年历史,佩戴珠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民族风俗,然而珠宝文化形成时尚,并非一帆风顺,它是人类由生存至生活;而后由生居到装饰、佩饰,走过了漫长艰难的路程而发展过来的。为了研究珠宝文化的时尚,我们先应从研究珠宝文化的温床和确立文化的载体入手,以求更好的发展和规范珠宝文化市场,使其成为不衰的文化时尚。
一 石皿文化
人类曾经历过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最先了解石器,是为了生存和自卫,因石器工具的产生,人类开始利用这种简陋而又粗造的石器工具为改善生活环境服务,在地下星空中,仍保存着大量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工具,为我们研究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青海积石山,是上古时期,炎黄民族建立的最早的采石场之一,盪人用所采的大石制盘,小石制锅,因盪人以石制皿,故而石制器皿曰:“盪”。《地谱》曰:“古有盪侯国。”盪侯即是上古时期专管制皿的诸侯。石盘又称“磨盘”,南北皆常见物,但石锅今已多不见,只有云藏山区仍保存着远古石皿文化,可见到制石锅为业者。
炎黄时期,居住在中原的砀民,发现了一种纹石,可以制器,因而大量开采,所开采的纹石山,被称为“砀山“,今河南芒砀山与安徽砀山,即是两座纹石采石场。春秋时期,这两座采石场隶属于宋国,宋偃王亡国后,两座采石山被魏国与楚国分割占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砀山采石场归国家所有,秦始皇为纪念砀人创立的“砀石文化”,于公元前225年,将开封、许县、永城、曹县、嘉祥、亳州、砀山县与商丘合组为”砀郡“,并将郡所设置在宋国古都商丘,为砀人创造的砀石文化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刘邦起义反秦,被楚王封为砀君,刘邦称帝后,砀人避其讳,改称为“锡人”,(古时锡读阳音)南迁交趾,后融入百越文化之中。随着百越民族的迁徙步伐,锡人进入云藏山区,因而砀人发明的石制器皿,在其后裔锡人的弘扬下则一度在南方山区得到发展,至今云藏山区仍保留着传统的远古石皿文化信息,而云南的珠宝文化亦因而领袖全国。
二 玉石文化
傥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妣,是人类崇拜的育神,因而党从儿部,党河又称“子母河”,党人每至沐浴节就在党河中沐浴,祈求生子。党人部初居住在甘青昆仑山地区,傥女娲因是女王,所以历史上都称她为“西王母”,其都曰:“汤谷瑶池”,因为日月所入之地,又称“昧谷咸池”。《地理志》曰:“西王母石室在今肃州70里昆仑之连麓,此山多玉石,因以名。”傥女娲在采石过程中,最先发现一种质细而坚硬,闪烁着光泽,略微透明,五颜六色十分华美的石头,因而称其为“璗”,即美玉也。《论衡谈天》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鳖足以立四极。”从此记述中可得知女娲是最先发明“玉石文化”的创始者,因为五色石即玉石。傥女娲是中国历史上有史记载最早的石雕艺术家,她用精心挑选的玉石雕刻成美璗,用其祭祀上苍,以求得太平,所以,早期的祭祀是用美玉,因称“补天”。
夏桀之时,西王母族发明了宝玉石文化。《淮南子》云:“夏桀之时,西老折胜。”西老,即西王母也,因而,西王母又称“天老”,俗称“姥姥”。胜则为玉,毕沅曰:“胜,胜玉也,胜音庞。”《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历及五残。”西王母折玉为胜,戴胜避丑,因而诸侯称其为“女丑”、“党庞氏”或“汤滂氏”。因可知,戴胜是人类佩饰文化的前奏曲,是人类追求美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而最终则形成一种文化时尚。
西周时,西王母族以精美的宝玉石建筑取代了传统的宕居,在汤谷瑶池,筑琼楼玉阁,故而昆仑山又称“群玉之山”。《穆天子传》曰:“群玉之山,见其山河无险、四辙中绳,先王所谓之策府,寡草木,无鸟兽,穆王于是攻其玉石,取玉石版三乘,玉器、服物,载玉万只以归。”因群玉之山是当时著名的采玉场,所以连周穆王为了得到群玉之山的美玉,都要专程到汤谷瑶池拜会西王母,以求获得开采权。
秦汉时期,玉石文化被融于宫廷古建艺术之中,据史记载:山西河东汤城延,精通建筑艺术,秦始皇时被征为军匝,参予阿房宫的设计。公元前206年,刘邦西征秦都咸阳,军至弘农郡郏县(河南郏县)时,汤城延归顺刘邦。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于范水之阳称帝,定都于洛阳,封汤城延为将作少府,主管都城营造。5月,汉高祖接受娄敬建议,则以秦王子成蟜“长安”封邑为汉都城,诏令汤城延先赴长安规划建都事宜。汤城延依据长安地形,拓地五平方公里,规划设计了由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等宫殿楼阁所组成的“末央宫”;其整个建筑皆“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黄金为壁带,珍玉镶其间”充分显示出汉王朝大一统的国家威严,并成为后世王朝都城的建筑模式。汉高帝9年(公元前198年)10月,末央宫竣工,汉高祖由陕西临潼栎阳宫移驾末央宫,刘邦以汤城延建都之功,先封其为“梧齐侯”,食3300户,位居朝堂诸侯第76位。由于玉石文化成为帝王的象征,所以在宫廷建筑材料中,汉白玉石主要建筑材料。
三 珠宝文化
史曰:“黄帝之前,民只知冬居窟,夏居巢,游于山林,饮毛如血。而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珠宝文化是随着服饰文化的改进而产生的,黄帝时,胡曹制衣,越裳氏承之,民始知遮羞耻,避寒湿;同时西王母族亦发明了玉石文化,折玉戴胜,珠宝文化与服饰文化相互辉映,创造了上古的文明时代。
夏代,宝玉成为时尚,锡人、三苗为著名的玉雕氏族,锡人所贡之玉曰:“磬错”。《史记夏本纪》曰:“锡贡磬错。”孔安国曰:“治玉石曰错,治磬错也。”三苗所贡之玉则称“璆琳、琅玕”。《史记夏本纪》又曰:“三苗大序,其苗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孔安国释曰:“璆琳,皆玉;琅玕,石而似珠者。”夏人以佩璗玉为荣,并以玉圭分等级,因而玉成为夏代的文化特征,因玉是锡人、三苗贡物,并非夏人所产,因而难得寻觅,故而,夏人称之为“宝玉”。汤武王革夏,夏后氏宝玉尽归商族所有。《史记殷本纪》曰:“汤遂伐三嵏,俘厥宝玉。”三嵏是夏诸侯,夏桀战败后携宝玉退保三嵏,被汤武王俘获,因此商殷族承传了宝玉文化。
据历史记载:殷纣王腐败是因玉雕开始的,殷纣王原是一位很有事业心的天子,生活也很朴素,一年,方国向殷纣王进献了一只玉碗,殷纣王非常喜爱,但玉碗要有玉箸和山珍海味才般配,于是殷纣王开始四处搜刮诸侯珍宝,并不惜发动战争,商殷王国由此逐渐腐化衰败走向灭亡。殷纣王临死也不忘他的珠宝,他穿上宝玉衣,将所有的真爱珠宝堆在露台之上,自焚而死。《史记殷本纪》载:“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宝玉衣是商殷天子入殓时所穿的葬服,汉代因袭此俗,刘氏王者死后,享穿玉衣入殓,今出土的有汉代中山靖王玉衣可为证。
战国时期,珠宝文化已成为时尚,为一块“和氏璧”,张仪与楚国结怨;赵国与秦国生隙,演绎出多少悲欢离合、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蔺相如以护璧之功跃升为上卿,因而使战功赫赫的老将军廉颇不满,一出“将相和”戏剧脍炙人口,将二人的恩怨诠释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不朽的佳作。因而,珠宝文化,珠宝案件成为历史、小说、戏剧、影视的主要创作题材,使其如虎添翼,更加丰满充实。由于锡人、三苗创造了玉石文化,使石器时代出现了低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划分,而珠宝文化的产生,则推动了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步伐,至今宝玉仍是衡量社会价值的一种标准,在新加坡华人中,拥有蓝宝石者被视为贵族的象征;而缅甸人喜爱佩戴翡翠;藏族人则以珠宝镶于服饰之上为贵。上古锡人、三苗族所创造的珠宝文化,其社会贡献之大已成为不朽。
四 时尚珠宝时代
珠宝文化业,因破四旧运动一度冷落门庭,玉器行同业工会也融入工商联组织系统,失去了其独领风骚的社会地位,文革时期的清一色服饰,成为时尚,但它的姊妹文化“珠宝文化”则黯然失色,除了出口创汇,民间珠宝都被扫地出门,被人们视为污物,谈其色变。党的三中全会之后,珠宝文化盼来了春天,领袖时尚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风采,据统计:全国现有40000余家珠宝首饰企业,300万从业人员,为了再现昔日的宝玉石文化的繁荣,地矿部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成立了“中国宝玉石协会”,将珠宝专家、地质专家、珠宝收藏家组织起来,为四化建设,繁荣经济,发挥其社团作用。
1995年,全国工商联发挥其所属原玉器行同业工会的优势,以“弘扬中华珠宝文化,开拓中国珠宝市场,团结中外珠宝商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宗旨,联合400余家珠宝企业成立了“全国工商联珠宝商会”,并与世界华人珠宝总商会接轨,将中国的珠宝文化推向海外市场,直接参与世界珠宝界的竞争,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崛起,立下汗马功劳。现全国大专院校亦纷纷将珠宝文化列入专业课程,中国地质大学成立了珠宝学院,中山大学成立了宝玉石鉴定中心;还有专门从事珠宝研究的高德珠宝研究所,国家宝玉石质检中心,使中国的珠宝文化、玉石文化形成具有学术基础、科研基础的文化载体,使其文化在包罗万象的文化族群中,独树一帜,璀璨夺目。玉器行会馆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宝玉石协会、珠宝商会的成立,却为“珠宝会馆”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我们拭目以待,一个全新的珠宝会馆将成为玉器行会馆的继续,使其文化得以延续,使其事业更加昌盛不衰。
(中国珠宝文化网/高向荣)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博大精深的中国玉器文化
下一篇:养殖珍珠的发展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