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独特绚丽的中国紫
造型极简,风格朴拙的生肖冥器,汉之前墓葬中是鲜有出土的。直至汉代才开始流行用生肖冥器做陪葬的风俗,到宋代渐失。汉代出土常见的动物小雕像,其材质种类不乏玉、骨、水晶、玛瑙和炭精等,琉璃材质是少有的。
兵马俑出土时,身上的彩绘出现了紫色。这紫色曾让众人震惊,其来源也让专家迷惘。其实,这紫色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上推到西周时期,中国就开始制造紫色琉璃。汶川就曾经出土过紫色琉璃。另外,近年在甘肃省马家塬出土的西戎贵族幕中也发现了大量的紫色琉璃珠。马家塬墓年代大致在战国晚期,墓中紫色和绿色琉璃珠数量巨大,甚至陪葬用的马车也用琉璃装饰,可见当时西戎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琉璃制作工艺。西北地区和川藏地区自古就有频繁的贸易、技术交流,虽然不知道巴蜀文明还是西戎谁先出现琉璃制造技术、谁把工艺传给了谁,但是,两地西周琉璃的出土让我们见识了中国紫的绚丽。
中国紫的数量虽然相对蓝、绿和白色琉璃来说要少,但紫色琉璃是中国琉璃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紫的至色原理是由于硅酸铜钡,硅酸铜钡呈紫蓝色。若加热到1100 度即变为蓝色——中国蓝。中国蓝、中国紫和埃及蓝都是完全不存在于自然界的,是完完全全的人工合成材料,这在当时甚至到后世工业社会出现之前,都可以算作“高科技”产品。
蜻蜓眼的秘密
如上所述, “蜻蜓眼”是战国经典的琉璃器型,也是我国古琉璃中最经典的类型之一,结合“缠芯法”与“镶蜓眼”。追根溯源,此“眼”大有来历。
据专家考证,蜻蜓眼的起源是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是古埃及文化和米索不达米亚文化的结合。古埃及文明的“眼”文化是以荷鲁斯之眼(Eye of Horus) 为中心。荷鲁斯,天空之神,是一位鹰头人身的神衹,亦是埃及王权的庇佑者。传说中,荷鲁斯是欧西里斯神(Osiris)与伊西斯神 (Isis) 的儿子。埃及人赞颂荷鲁斯的勇敢,荷鲁斯之眼就成为辨别善恶、捍卫健康与幸福的护身符。它拥有无限神力,能驱走恶魔,带来平安。这种护身符在古埃及十分流行,是神庙与墓室里壁画上十分常见的题材。
在荷鲁斯之眼的庇护下,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不敢近身,这种具备“辟邪”作用的护身符在当时自然会受到埃及以外民众的青睐,包括中国。据考,蜻蜓眼珠大约公元前5 世纪左右传至中国,正值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从曾侯乙(生于公元前475 - 卒于前433 年)墓出土的两百多颗蜻蜓眼证明了当时贵族对此眼的喜爱,而此眼在华夏大地的风靡也可略见一斑。活着的时候,蜻蜓眼是显示身份、权力的必要装饰,不仅挂在身上,还镶嵌在其他器物上。去世以后,蜻蜓眼也是重要的冥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大量西亚钠钙玻璃所制成的生活用具传入中国,中国琉璃由原来所流行铅钡玻璃,逐渐转变成含钡成分较低的高铅玻璃。此时,除模铸技法外,亦开始出现吹制技术,中国琉璃的应用,从饰品滥觞期转入实用器期。从唐代佛教塔基及墓葬中大量出土的小件吹制瓶、碗、钵等来看,唐代琉璃不仅以制作生活用具为主,亦可肯定琉璃吹制技法在唐代是非常重要的。此时的琉璃器体变得更为薄透,在传统中国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西亚风情,同时也出现佛教专用的琉璃器物。
无锡鸿山墓可能是已经探明的春秋晚期、战国初期墓穴中最早一个同时出现西亚琉璃蜻蜓眼和国产蜻蜓眼的墓穴,证明了在战国早期公元前470年左右,中国已有技术制造琉璃蜻蜓眼。从出土的蜻蜓眼情况来看,形状有圆珠、椭圆珠、管状、圆片形、单锥形、双锥型、
柿蒂状、半球形、弯月形、方糖形等。纹饰方面,不仅有平眼、凸眼、角锥眼、乳丁眼的区别,还有同心圆、离心圆、橄榄眼的区别,单层眼、多层眼、复眼的区别,三星纹、四星纹、六星纹、七星纹的区别,排列有对称、错开两种。辅助纹饰有柿蒂纹、三角纹、闪电纹、蝌蚪纹、绞索纹、平行线、泼墨纹、卷蛇S纹、太阳纹、实线菱形、点状菱形、点线叠合等。
富于创造力的战国工匠将蜻蜓眼工艺演化到了极致,孕育出独特的中国风格。有学者认为,最具中国美术特色的蜻蜓眼图案是卷蛇S纹。它将春秋时期流行的蟠螭纹与蜻蜓眼结合,与国外的蜻蜓眼相比独树一帜。战国时期出土的琉璃蛇纹珠,不但表现了南越的蛇图腾
文化,也结合了西亚的辟邪“眼”文化,实乃中西文化结合的一个完美范例,展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各朝代的金银器发展
下一篇:红珊瑚传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