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现在只要进入这位“少女画家”小冰的主页,在页面上输入一段简单的文字激活她,你便可以委托小冰为你作一幅画。经过抽取意向、激发创作灵感、选择内容主题、尝试画面构图、起草线稿造型、底层颜色涂抹、画面层次深入、细节反复打磨几个环节后,三分钟后,小冰为你创造的画作就可以出炉了。
微软小冰团队介绍,小冰用了22个月学习艺术史上236位着名画家的画作,在受到文本或其他创作源激发时,小冰能独立完成百分百原创的绘画作品。这种原创性不仅体现在构图上,也体现在用色、表现力和细节上。小冰团队总负责人李笛强调:“小冰的绘画能力不是建立在滤镜和迁移技术上——即从风景图库中搜索相应主题的画面,然后用油画滤镜做处理。”他说,绘画模型是继文本、语音之后的第三类AI模型,也是耗时最长、最艰苦的项目。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对小冰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小冰的作品风格多样,手法比较娴熟,画得也快,数量很大,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很多挺好的画。”邱志杰说,“我们给人工智能定下几条美学规则,它会用这些规则组合出无穷的变化。如果你给它设置‘不重复’的指令,AI其实有更大的机会摆脱套路。”
小冰正在朝琴棋书画的路线发展,这一切让她看起来更像“人”。2017年5月,小冰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出版,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由AI创作的诗集。今年,小冰和诗人联合创作的诗集《花是绿水的沉默》问世,这也是人机线上共同写诗的征文成果,从6000首投稿中最终选出约200首。
不过,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小冰的作品仍然明显带有AI的痕迹。比如说,诗歌意象之间缺乏有效过渡、逻辑之间存在不合理、诗意不明显,等等。虽然小冰团队称小冰的绘画已接近人类水平,但观众还是能用肉眼看到小冰的作品没有油画的立体感,显得更平面,也看不出一笔一画的线条。
4 人类难被取代:缺乏情感的AI歌手难以打动人心
8月29日晚,当虚拟歌手洛天依的歌声在上海奔驰文化中心响起,人们熟悉的《茉莉花》似乎变得有些陌生。作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虚拟歌手,洛天依已经连续3年举办万人全息演唱会,开创了“国内虚拟歌手AR实时直播登上大型综艺晚会”的先河。
随后登台的还有来自意大利的钢琴机器人特奥。只见其53根手指迅速准确地在琴键上飞舞,自弹自唱英国歌手艾德·希兰的《Perfect》,特奥那硬核大脑袋和独特的歌声,给观众留下别样的记忆。
在这场国内首次打造的AI与艺术融合的视听盛宴上,AI带我们进入全新的艺术世界。人机交互、动作捕捉、虚拟现实、全息影像、三维影像等技术手段和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相融合,共同营造出光影交错的镜像世界、虚实幻化的视觉奇观。
不过,当你细细聆听,洛天依和特奥的歌声还是少了几分自然和灵动。尽管音域的高低起伏能靠AI实现,但人声的自如流淌和感情流露,永远不可能出现在AI机器人身上。
人工智能极大地拓宽了艺术的边界,让机器变得更像人。但“0”和“1”并不能教会机器具备人类独有的情感。缺少情感的艺术表达,很难真正击中观众的心扉,当然也更让人体会到人声的“不可替代”。
在知乎上,有人提问:“开发AI制作艺术的意义是什么?”科幻小说《AI迷航》的作者肖遥回答说:“艺术家不会消失。AI只会淘汰一部分没有创新的家伙,真正有能力和才华的人只会越来越出色。如果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会被AI打击,那只说明这些家伙被淘汰是正常的。就好比汽车的出现必然打击了‘骆驼祥子’们,而一部分‘骆驼祥子’学了驾照,又成了出租车司机。”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