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一、瓤是假的,或者效能没有宣传那么好,但壳是好的。通常以产品、药物等居多,如“皮纹测试”项目的核心是假的,但包装是用了无数华丽的外衣。他们的语言往往很有煽动性,如台湾MITQ天赋商数皮指纹测评原创公司,采用最新纳米科技演算,结合皮纹学,胚胎学,脑神经学,遗传学,儿童教育心里学,探索每个人的潜能优势,决胜关键,赢在起跑点!当然,本次在太原而引发的闹剧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背景,就是是“三公”特色,即公家、公益、公众,首先有个公家的身份,通过政府下文即成为一个非常有公信力的组织,让老百姓的顾虑少很多;第二高举公益招牌,通过读书活动获得好感和机会,让家长戒备彻底放下;第三通过集体组织的方式,利用人类的从众心理,同时又抓住了家长迫切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态,从心理上给家长点了死穴,让家长无处可逃。
二、瓤是假的,但有时候甚至有部分可能是对的(所以更有欺骗性),但壳却是假的。通常是以讲座、课程等居多。为了能够让人更容易接受自己,骗子会想尽办法用假的头衔来包装自己。比如广东有个叫攸武的针对早期教育提出一个“种子计划”,名噪一时。宣称“20年后,我将贡献1000名杰出人才”“30年后其中一个孩子获诺贝尔奖”。这个计划号称通过其网络传授经验、跟踪指导教学,可以“批量”培养“神童”。有500多名家长加入“种子计划”,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神童”。这个教育界的张悟本,嘴里念着一些稀里糊涂甚至荒唐的经。还有很多人用很多根本不能被证实的身份来包装自己,四处演讲。
不过最具备欺骗性的还是那些有一定正确性的,含科学道理和合理办法的,但却披着虚假的外衣和包装的人。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使更多的人相信,然后实现敛财的目的。由于教育是一个靠长期积累和研究才能成就的事业,这些操作者缺乏基本素养和积累,往往只能靠剽窃、抄袭等不端的手段来达到职称的晋升,或者项目的推进。总之抱着“能欺骗所有的人就是成功”的违背良知和道德的信念,一方面高调做人,另一方面猥琐做事。首鼠两端。不仅对学术的研究和建设的伤害非常严重的,而且对不成熟的青少年的影响尤大。
此处不一一列举,欢迎广大网友能举报。
后记
美国的一名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写道:教育界有太多的江湖骗子,他们教上两三年书,然后就想出一些聪明的口号,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巡回讲座。在这个快餐型社会,对复杂问题用简单办法解决,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读这本书的人能够认识到,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骗子总是有各种伎俩,骗子唯一不变的目的就是敛财,骗子特别关心的事情就是挑战受众的平均智商。从“皮纹测试”一事可以看出,很多年轻家长的认识和教育观存在很大的不足。正是因为有如此的漏洞,才给了骗子以无穷的动力和想像力来施展他们的可耻行径。
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有关监管措施,同时也希望我们家长朋友能擦亮你的眼睛。最好不要拿孩子的命运来促进我们认识的成长。
备注:
1、本文关于技术及有关数据部分引自网络,由于时间仓促,恕不一一列举。
2、对于您不确认的教育项目,欢迎大家提问,如发现有不端的可能请举报。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