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一方面,疫情期间从线上尝到了甜头的企业们,肯定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块新战场,它们大抵会快马加鞭。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近日接受 36氪采访的时候说道,「之前预计要 3 年时间才能赶上线下的在线教育,如今全面提前」。

  另一方面,在线教育们的参与者们,不论是老师、用户、学生家长,经过疫情期间的「特殊培训」,对在线教育的认同度会提高,会比从前更愿意把线上当作线下学习的有效补充。

  但是,疫情期间的这波在线教育小高潮所发生的原因(需求短时间内转移到线上),也为疫情之后激烈的「淘汰赛」埋下了种子。

  毋庸置疑,疫情过后,用户的时间分配会回归正常。K12(学前至高中)教育的用户们,把时间交回线下课堂;职业教育的用户投入职场。因此,近期激增的在线教育流量大潮终会退去,流量可能比疫情期间锐减 5 到 10 倍。

  彼时,谁会被淘汰,谁会被青睐?剩者中,又是谁能赢得更多份额,成为战场里的赢家?

  在我们看来,线下最先被淘汰的,是抗风险能力小、没能撑到疫情结束,或者没能迅速转型线上的线下中小机构。这就是松鼠AI 创始人栗浩洋的观点,线下中小机构会迎来倒闭潮。

  那么,这些退场的中小线下教育企业所腾挪出来的市场空间,会是谁的机会?

  有三种可能性:纯做线上的教育机构 、既会做线上又会做线下的本地教育品牌 ,或者全国性的线下知名教育品牌。

  我们认为,疫情过后,教育市场的集中度会更高。一个残酷的定律是,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龙头,即全国性的线下教育大品牌。

  它们已经在线下完成了品牌积累,也有充足的师资、资金来支撑自己的体量,如果它们提前布局了线上,或者迅速发力线上,抓住了疫情下学生家长老师齐上线的特殊机遇,它们会是最会争抢新地盘的玩家。

  生鲜行业的逻辑也类似。线下有强大供应链和品牌积累,且有线上运营能力的公司,能从疫情中脱颖而出,凸显竞争力。

  这样的起伏也曾发生在服装领域。如果你去研究天猫双十一历年的数据,女装品类排行榜靠前的位置,头几年几乎被茵曼、韩都衣舍等「淘品牌」占领;但最近三四年,第一名回到了优衣库等从线下起家、与「淘品牌」对应的所谓「传统品牌」手里,而且 Top 10 里的「传统线下品牌」也多起来了。线下起家的大企业,一旦反应过来,往线上调头,可以抢回曾经丢掉的份额。

  然而,线下教育品牌转型线上,最难的在于决心。

  从前,它们靠地面课堂活得很滋润,对于线上,它们「可以不在乎」,「可以不会」,也「可以不想会」。还有些人对线上教育的心态是,内心焦急但心生抗拒,认为它过于疯狂,或者过于「烧钱」。

  但在疫情下,可以想见,线下业务占比越重的教育企业,转型线上的动力会越足。因为,不转,就面临着巨额退款,失去用户,失掉阵地。

  因此,这一次,摆在它们面前的是,「不得不」线上。

  发力线上,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它们迈出了这一步,并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效率,最终,它们会比纯在线教育公司有优势。

  简单点说,它们比只会做在线教育的企业多了一条腿走路,能够嫁接更多线上没有的服务与体验。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2019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来了!这份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你不可不知

下一篇:俞敏洪:未来中国教育市场发展 必然是地面教育和在线教育双向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