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敦煌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敦煌学界的必读期刊,有稳定的高校师生、科研机构学者等读者群,在海外的学术影响波及亚洲、欧洲及美洲国家,对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研究具有引领作用。历年来入选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首届中国期刊奖,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期刊之列,被评为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百强报刊(2015、2017)、2016中国最美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2021年最受欢迎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3、2015、2021)、中文期刊最受海外机构欢迎50强(2015)、中国期刊协会首届“方正电子”杯封面设计优秀作品奖和版式设计优秀作品奖(2021)、甘肃省品牌期刊、首届甘肃省十佳社科期刊等。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界最高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坚守初心 开拓进取
《敦煌研究》创办之初,主编段文杰先生就提出:“把《敦煌研究》期刊作为敦煌研究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学术园地,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敦煌研究的繁荣和发展。”40年来,《敦煌研究》期刊立足敦煌,面向世界,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发展为宗旨,站在敦煌学及相关学科的前沿,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刊发国内外敦煌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新信息。《敦煌研究》所刊发的论文反映了敦煌学研究前沿理论和研究动向,坚持学科优势和特色,刊发的论文不仅涵盖了敦煌学范围内的各学科,还扩展到了与敦煌学相关的领域,如中外文化交流史、民族学、丝绸之路、简牍学、藏学等研究领域,不断提升期刊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敦煌学的发展及敦煌石窟等文化遗产地的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和理论支撑。
注重办刊质量,坚持期刊特色,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方向。40年来,《敦煌研究》期刊逐渐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常设栏目,如石窟考古与艺术、敦煌史地、敦煌文献、敦煌语言文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其中如固定特色栏目“石窟考古与艺术”刊发论文研究对象除敦煌石窟外,还包括中外石窟考古与艺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全国各地的石窟寺和佛教造像,为石窟寺研究、丝绸之路考古与艺术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平台。此外,根据学术发展的趋势和来稿的情况,不定期开设一些专门研究的栏目,如简牍研究、东西文化交流、民族与宗教、河西史地等。
随着学术的发展,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大势所趋。与敦煌学相关的丝绸之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石窟考古、佛教考古、中国艺术史等学科,都可以从敦煌文化中展开。几十年来,《敦煌研究》不断扩展范围,刊发了大量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同时,也在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史、古代民族宗教文化史、佛教石窟艺术与考古、东方艺术史等研究领域拓展渠道,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此外,以敦煌学研究为主导,重视石窟考古与艺术,兼顾“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河西史地、简牍研究、敦煌学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最新研究成果,刊布客观、科学、优质的研究成果。实时关注国际敦煌学研究动态,追踪学术研讨会,关注敦煌学、东西文明交流互鉴及相关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情况,尤其是重点及重大项目。《敦煌研究》重视定向约稿并加大约稿力度,关注优秀中青年学者,特约刊发国内外有影响力学者的最新成果。
文物保护科技是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较快的学科。随着现代科技引入文物保护领域,传统的文物保护技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敦煌研究院在国际合作交流中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在以石窟文物为中心的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了及时刊布这些成果,《敦煌研究》期刊最初设立“石窟保护”专栏,后来又适时推出“保护研究专号”,刊发一系列保护科技的论文成果,涉及到壁画病害的治理与研究、壁画颜料分析、土遗址保护技术、环境气候对文物的影响、保护材料的分析研究、数字化科技等。21世纪以来,“石窟保护”栏目逐渐成为文物保护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内容。近20年来,又增加了对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文物保护与利用等问题的研究。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持续刊布,使《敦煌研究》成为我国文物保护科技领域的重要参考。在敦煌研究院数十年文物保护科技发展的雄厚基础上,2022年,我们成功创办了敦煌研究院第二份院刊《石窟与土遗址研究》,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外石窟与土遗址文物保护及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下一篇:清朗网络 呵护成长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