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珠宝典故趣闻 宝石玉器传奇故事   作者:佚名

  一块名为“卅二万种”的巨型翡翠,19世纪末被云南商人从缅甸购进中国,因家庭纷争而突然失踪,而后在乱世中颠沛流离,几遭厄运。直到解放初期,这块巨型翡翠引起周恩来总理的注意和重视,周总理特派人秘密运送、收藏、日夜守护。
  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倾心保护,雕刻大师的痴迷追寻,鉴赏专家们的执著探索,终于使炎黄子孙们的美好愿望梦想成真。
  周恩来下达紧急命令
  1949年7月,上海刚刚解放不久。有一天,某报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这封读者来信的主要内容是:据他得到的可靠消息,在上海一家外国银行的地下金库里,收藏有几块巨型翡翠玉石。上面刻有“卅二万种”几个汉字。这是我们中国的财产,是当世极为难得的无价之宝。这家外国银行,已经结束在上海的业务,准备马上启程回国,同时准备把这几块巨型翡翠也带出国门,变为洋人的珍宝。
  报社的这位工作人员看完信之后,立即上报领导,经领导同意,马上把这封重要的读者来信送往当时的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上海市军管会接到报案后,立即对这家外国银行进行了查抄。结果在一个不太大的地下室里,确实发现了已经加封、准备马上启运的三个旧木箱子和一个旧帆布袋子。四块巨型翡翠被分别装在这三个木箱子里和一个帆布袋子里。在较大的一块玉料上,标有四个不太显眼的汉字:“卅二万种”。根据当时查抄在华帝国主义财产和官僚资本财产的有关政策,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决定,立即将这些物品没收,并存放在了一个非常秘密的地方。
  几年之后,即到了1955年,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已改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认为这些巨型翡翠属于异常贵重的特殊物品,而且与驻沪外商有关,长期这么放着不是个办法,于是他们正式向国务院报告,并把此事的来龙去脉叙述了一遍。周总理对此极为重视。在这位开国总理看来,这几块巨型翡翠的出现,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极为难得的财产,很有可能成为时代之重器,国家之重宝。于是,周恩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家总理的身份,下令将“卅二万种”用专列从上海运到北京。
  巨型翡翠来自缅甸
  19世纪末叶某年夏的一天,一位家住云南腾冲的中国珠宝商人,得到一个从缅甸勐拱矿区传过来的消息,说最近从一个厂口里开采出了一真巨型石货,其重量超过一千公斤,说不定会有两千公斤。由于这块石体积太大,货主担心会由此引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想尽快出手。而且货主明确表示,这块巨大的玉石,最好是由一位中国财东买走,不要再留在缅甸,以免引出无穷的后患。这位腾冲的珠宝商人得到这则消息后亲自去勐拱走了一趟。
  腾冲商人看了石货之后,根据他多年的经验,断定这笔买卖有利可图。再就是“下家”已找到,曾有一位云南的大户人家找到他,想通过他购买一块大料。基于以上考虑,他开始和货主讨价了。最后他和货主商定,用一定数量的好木材和上等茶叶换取那块巨型石货。
  就这样,“卅二万种”巨型翡翠,安全地悄悄地进入了中国云南的那家大户人家的内宅。之后不久,竟然发生了一件使人意想不到的怪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黑夜里,这块重量超过一千公斤的巨型翡翠玉石,突然不翼而飞,“飞”得不去去向。原来,此户人家的主人当时年近八旬,本想将其切割开后抓阉分给儿孙们保存,孰料竟有不肖子孙放言:抓到好的咱们就要,抓到不好的就闹,就抢!
  富商一气之下,背着他的儿子们,秘密地将“卅二万种”赠送给了当地政府。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些无价之宝又落到了外国银行的地下金库里。
  守护宝石25年
  1955年,翟维礼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名普通干部。有一天,即4月23日,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向他交代:“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明天早晨,即4月24日早晨,要你带上一些人去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到北京火车站接从上海开来的第14次列车。这趟专列上有一个被武装押运的军用车皮,要设法将车皮里的东西,安全迅速地运到指定地点。”
  次日,也就是4月24日早晨六点,翟维礼一行到达北京火车站,按照双方事先安排好的联系办法,他们迅速地登上了这列火车的一节被封闭的车厢。在这个好大的军用车厢里,除了几个荷枪实弹的押运人员外,只有三个旧木箱和一个脏兮兮的大帆布袋子,其余的什么东西也没有。难道周恩来总理就是让我们来接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翟维礼当时就感到有些奇怪。他问押车的军人,箱子里装的是些什么东西。车上的军人说,领导交给他们的任务,就是严密看守这批货物。一定要昼夜守护,寸步不离,决不能出现任何闪失,要保证完好无损地将这几件东西交给北京的接货人。为了做到寸步不离,他们连大小便都是在车厢里解决的。至于里边装的是些什么东西,他们也无法回答。翟维礼知道这肯定不是一般的货物,不需要再多问,于是,他们立即将三个木箱和一个帆布袋子装上汽车,快速地离开了北京火车站,安全地将货物运到了指定的军品仓库里。
  为落实周总理的指示,做到与其他物品隔绝,他们又在大库房内,专门修建了一个小房间,成了一个“房中之房”和“库中之库”,“卅二万种”就被神秘地存放在这个“库中之库”里。到了这个时候,翟维礼等极少数人才知道,周总理让他们接收保管的这些东西,竟然是四大块价值连城的巨型翡翠。周总理命令他们,对于“卅二万种”要严格保守秘密,要派专人昼夜看守,没有国务院的指令,任何人都不得动用。
  随着日月的流逝,翟维礼由一名普通干部升为副科长、科长,后来又由科长升为副处长、处长,虽然职务有所变动,但“卅二万种”却从始至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由他负责看管。整整25年,他几乎从未离开过这块巨翠。
  文化大革命初期,北京的红卫兵抄家扫“四旧”搞得非常凶,今天冲击这里,明天横扫那里,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一天中午,翟维礼所在单位突然收到总理办公室打来的急电,询问日夜守护的那块巨型翡翠是否绝对安全,会不会受到红卫兵的冲击。周总理指示他们,为防不测,必须尽快拿出一个安全可靠的方案。
  有了周总理的指示,人们也就不怕别人说这是属于“四旧”了,他们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尽快落实总理的重要指示。最后,他们在河南某地发现了一个非常秘密的山洞,作为储藏“卅二万种”的地方非常理想,于是向总理办公室作了汇报。周总理同意他们的转移方案。同时要求他们,一定要像25年前去北京火车站那样,做到干净利落,不露风声,不留痕迹。就这样,他们又重演了1955年4月从上海往北京发专列的那一幕,用了一节军用车厢,作为军用品由军人押运,仍然使用原有的包装,悄悄地将“卅二万种”运出北京,秘密地贮藏在河南一个非常隐蔽的山洞里,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才将巨型翡翠安全地运回北京的“故居”。此时,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已经与世长辞了。
  1982年11月9日,在对“卅二万种”的身份确认之后,有关部门联合向国务院写出报告。国务院在接到报告后对此事极为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认真讨论,最后,会议一致同意报告所提建议,把周总理生前倾心保护的“卅二万种”,交由北京玉器厂进行设计雕刻,争取在1989年底之前完成,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的献礼。
  “86工程”
  北京玉器厂对于国务院下达给他们的这面光荣任务极为重视,立即成立了一个既有著名专家又有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作班子。同时,国务院还从上海、扬州等地,调来十余位画家和雕刻家,帮助北京玉器厂完成这项重要任务。他们计划从现在干起,到1989年,共计用七年的时间,完成这项重要任务。在1985年以前,只是一小部分人整天忙于整体方案的设计,真正全面开工,已经到了1986年。为了保密起见,大家都将这项特殊的任务称呼为“86工程”。
  “86工程”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设计方案,即对于这四块巨翠的雕刻意图怎么定。老中青三代设计人员各显神通,先后提出了几十个方案,绘制了上百份图纸,对这些方案和图纸进行了无数次的反复论证。对于2、3、4号料的设计方案,人们经过认真的比较之后,没有用更长的时闻就有了统一认识,一致同意把重约三百公斤的二号料,雕刻成一个花薰大件,取名为“含香聚瑞”;把二百多公斤的三号料雕刻成一只花篮大件,取名为“群芳揽胜”;把四号料一分为四,分别雕刻成四扇翡翠插屏,雕成后将四扇插屏合并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取名为“四海腾欢”。
  最大的难题出在一号料上。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讨论、争论、对比和交流,大家有了一个初步的共识,即把一号大料雕刻成中国的五岳之首———泰山,同时要设法将那块难得的翡保留下来,使之成为初升的红日。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图)揭秘“圣甲虫”噩运 饰物被诅咒导致连串死亡

下一篇:水晶与维纳斯女神的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