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化新闻动态 作者:佚名
《绝密使命》近期在央视热播。该剧以“忠诚”“信仰”为主题核心,以革命史实为纵坐标、以平凡人物为横坐标、以闽粤赣为空间坐标,再现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为安全护送我党军政要员和重要物资进入中央苏区腹地,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地下交通员的光辉事迹,讴歌他们对党忠诚、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以革命史实为纵坐标揭开隐蔽交通线的故事
以往的谍战剧往往围绕潜伏在敌人内部的隐蔽战线展开,如《潜伏》《风声》《悬崖之上》《伪装者》等,而《绝密使命》则将目光聚焦于另一个秘密战场,首次以影视作品的形式展现了鲜为人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及严密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开辟了一条从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大埔,而后进入闽西永定、上杭、长汀,最后到达红都瑞金的3000公里秘密交通线。该剧在客观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基础上,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交通员在白色恐怖下,不畏艰险输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感人故事。
据史料,为支持工农革命,广东大埔青溪秘密交通站站长卢伟良接令,把500银元送到香港。为躲过搜查,他把30斤银元紧紧绑在胳膊上,在炎热的天气下穿着厚外套翻山,最终将银元安全送到,此时手臂已经发炎溃烂。剧中就有根据这一史实改编演绎的情节,邹叔宝运送苏区党委转给党中央的党费,将160个银元绑在受伤的手臂上,为了安全送达,即使手臂发炎导致了高烧,差点被当成鼠疫患者扔下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在尊重革命史实的基础上,该剧将隐蔽战线上的感人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直入人心。
以平凡人物为横坐标描绘忠诚担当的人物群像
在革命题材文艺作品中以“交通员”为主角的有1978年上映的电影《女交通员》、2007年的抗战题材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以及2018年首演的闽西汉剧《伯公灯》等。而《绝密使命》对人物群像进行了刻画,作品中不仅突出了潘雨青、邹叔宝等交通员,还展现了永丰客栈的夫妻余良廷、黄玉莲,潘雨青的妻子秋莲、邹家妯娌赖西诺、赖招娣,同天客栈的孙同阶、小宝等等,这些角色由蔡雨青、邱辉如、孙世阶、余良晋、“伯公凹七烈士”等原型人物糅合而成,还原了当时活跃在红色交通线上的一群普通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剧中黄玉莲这一角色,永丰客栈,是交通局下设的关键中转站之一,客栈周边恰好是敌方检查站。作为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黄玉莲协助丈夫,以客栈为掩护,凭借自己的聪慧和英勇,数次帮助交通员们完成特殊任务,是一位阿庆嫂式的人物。剧中演员们的演技可圈可点,通过生动、接地气的表演,塑造出众多极富个性的角色,成功构建了“普通又不普通”的人物群像。
以闽粤赣为空间坐标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绝密使命》在讲述南方交通线的同时,融入闽粤风物人情。据悉,为了真实再现当年红色交通员的艰苦工作与生活,最大限度还原历史风貌,剧组辗转闽、粤等地,90%以上场景采取实景拍摄。从大麻码头、大麻老街、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清溪镇棣萼楼到客家文化、侨批文化等,全景式展现闽西和粤北历史风貌。
剧中,闽粤地域文化与革命文化相辅相成,在讲述革命历史的同时,融入了闽粤独特的华侨文化、宗族文化、伯公信仰。潘雨青以侨批送差的身份为掩护运送情报;邹叔宝带领整个家族建立起红色交通站;“伯公灯”鼓舞了普通交通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升华为对共产主义的忠贞信仰。地域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又是中国革命文化的象征;是革命文化生长的基础,进而培植了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
从《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到《绝密使命》,“闽派”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呈现出深挖红色资源,弘扬红色传统、继承红色基因的特点,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之一。
来源:光明网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安徽视障男孩圆梦大学 选择入读特教专业
- 对抗中年焦虑 41岁女性考北电开启人生新尝试
- 脑机接口,帮人开口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教育部: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做足“功课”迎接新学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秋季开学正常有序
-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 浙江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 已参加15次高考的唐尚珺决定复读 曾称新高考“挺有挑战”
- 英媒:文物被盗暴露大英博物馆荒谬做派 拒还文物理由十分侮辱人
- 经典诗词何以青春焕发
- “诗意长安” 的正大气象
- 到数字文学博物馆体味古都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