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化新闻动态   作者:佚名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又是一年七夕时。

  从古至今,七夕节代代绵延,传承着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美好情感和精神气质。古人的器物里蕴藏着怎样的“传承密码”?

  七夕节令瓷:牛郎织女互诉衷肠

  在北京艺术博物馆,有一件清代景德镇官窑粉彩人物图盘,成为古人过七夕节的见证。这件盘子口径14.4厘米,底径9厘米,高2.9厘米。采用拉坯成型工艺,制作规整,装饰极为讲究。不仅口沿涂金,其内、外壁还采用了清代中期十分流行的“粉彩轧道”工艺,即在天蓝釉地上先剔划出浅浅的卷草纹,然后再在其上饰以粉彩花卉纹与朵云纹。

【网络中国节·七夕】鹊桥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盘内底置描金圆形开光,开光内以粉彩绘人物故事图:画面中一青年男子,坐于牛背之上,手握缰绳,似在与左方的女子互诉衷肠。背景衬托着祥云、星辰与鹊鸟。外底施白釉,书红彩“鹊桥仙渡”四字双行双方栏楷书款,更加强化了图案的主题内容。

【网络中国节·七夕】鹊桥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据《清宫瓷器档案全集》记载,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九日,传旨:御用青花膳碗碗内俱按时令花样烧造,年节用三阳开泰,上元节用五谷丰登,端阳节用艾叶灵符,七夕用鹊桥仙渡,万寿用万寿无疆,中秋节用丹桂飘香,九月九用重阳菊花之类。

【网络中国节·七夕】鹊桥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北京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杨俊艳介绍,北京艺博收藏的这件盘子,无论是装饰工艺还是题材内容均与清宫文献记载相吻合,为人们了解清宫七夕节令用瓷的图案形式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火遍全网的《龙门金刚》,如何拍摄的?揭秘来了!

    下一篇:考古绘图师:画出文物“标准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