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化新闻动态 作者:佚名
聆听许渊冲先生的文化嘱托【文化评析】
人生百年,先生千古。6月17日,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逝世,网上网下共同悼念。关于他的公共记忆一幕幕闪回:
89岁,他接受笔者的采访,面对“诗译英法唯一人”自评,他朗声一笑:“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
93岁,获得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他以一封优雅的英文信书面答谢。相比终身成就奖,他的豪情在未来:“我现在两个月能翻译一本,计划5年翻译完莎翁全集。”
96岁,登上央视节目《朗读者》舞台,现场朗诵自己早年译作——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读着读着,泪盈于睫。镜头扫过台下,观众表情无不万分郑重。被震撼的记者在报章上写下了这样的题目——“许渊冲:以96岁的天真,阻挡了时间”……
他是罕见的能在中、英、法韵文之间互译的翻译家,能将义理辞章尽量滴水不漏地放入另外一种文化语境,既工整押韵,又境界全出。他富有罕见的学术生命力,在紧要处能激扬万里,在逆境时也可丰沛绵长,到了耄耋之年仍然能高质量、高效率地推出译作。但他赢得人们真诚的敬意、成为年轻人的文化偶像,却不仅仅因为这些。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他勾勒了中国学人的形象。
这100年历史,对许渊冲来讲,就是百岁记忆。他经历过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更见证过中国由富而强的盛况;忧心中西文化隔阂带来的误解,更始终怀有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信念。想一想,百年人生有多少跌宕起伏、柳暗花明,但他所想所念,始终是“让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主流”。在过去10多年中,笔者曾4次采访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讲话习惯以“我们中国人”开头,在他那里,“我”与“我们中国人”几乎是同一个主语。他性格中的疏狂来自豪情、天真源自纯粹,人们尊敬他,是敬仰中国学人的“家与国”。
他留下了文化互鉴的启示。
许渊冲经历的百年人生,从文化角度看,是中西文化碰撞、激荡、交流的一世纪,中国始终面对着古今相连、中西互鉴这一巨型文化命题,曾有西化之辩,也有科玄之争。翻译家是最为直接面对这一问题的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包括许渊冲在内的中国学人最终走出了一条会通中西、守中化西之路,既秉持强烈文化自信,又能敞怀拥抱世界文明,把握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张力。在《论语》《诗经》《楚辞》等经典的英译本和法译本中,在《莎士比亚全集》等著作中译本中,中外读者共同感受到了中国学人的姿态:秉赤子之心、怀大同之望,立于中国的文化江河之上,前瞻“美美与共”的世界。
今天,当我们秉持文化自信、倡导文明对话,并致力于使二者内化于现代化道路之时,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时,他穷毕生之力探索的翻译之路,别具启示意义。
静水流深谓之“渊”,奔腾万里谓之“冲”。许渊冲离世,却在作品里留下了一种文化嘱托:万古江河,更待来者。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安徽视障男孩圆梦大学 选择入读特教专业
- 对抗中年焦虑 41岁女性考北电开启人生新尝试
- 脑机接口,帮人开口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教育部: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做足“功课”迎接新学期,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秋季开学正常有序
-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 浙江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 已参加15次高考的唐尚珺决定复读 曾称新高考“挺有挑战”
- 英媒:文物被盗暴露大英博物馆荒谬做派 拒还文物理由十分侮辱人
- 经典诗词何以青春焕发
- “诗意长安” 的正大气象
- 到数字文学博物馆体味古都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