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人轶事 作者:佚名
但是,当曹操发现手下谋士的谋略超过自己的时候,他的心态就变了。《三国演义》描写的汉中争夺战,曹操的军队进退两难陷入困境,这时曹操的主簿杨修显出了高明,他一眼就看破了曹操的心态,立即准备退兵事宜,曹操被人看破心思,很不高兴。当初刘备在曹操手下的时候很注意韬光养晦,而杨修就偏偏喜欢露才扬己。《三国演义》专门解释了曹操与杨修的交恶过程。其中提到,曹操路过曹娥碑,曹娥碑上有蔡邕写的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个字隐含着四个字。曹操就问杨修,你能看出来隐含的是哪四个字吗?如果被问的是刘备,他肯定说我看不出来。杨修不管这一套,他直接回答说我已经看出来了。曹操就说你先别说,让我想一想。一行人走了三十里之后,曹操才让杨修说出答案。杨修解释,黄绢说的是有颜色的丝,丝字旁带颜色,合在一起就是个“绝”字;“幼妇”就是少女,合在一起就是个“妙”字,如此这般拆解下去,蔡邕八个字里隐含的四个字是“绝妙好辞”。曹操说,你所答正合我意。这个故事的原始版本见《世说新语》,原故事里曹操说我的智慧差了杨修三十里。而到了《三国演义》中做了调整,变成了曹操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杨修。《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用这样的智慧优越感来维持自己的自信和统治的合法性。如果他的部下比他高明,这个部下就危险了。杨修之死,就是因为曹操晚年考虑自己的继承人,起初曹植的表现比较合曹操之意,结果曹操发现曹植之所以表现好是因为杨修幕后指导,曹操就担心日后万一曹植能力压不住杨修,反被杨修控制,就像汉献帝被他曹操控制一样,又或者曹植比较昏庸,那么结果只能更糟,于是曹操就把杨修杀掉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思路,所以我们看到在赤壁之战即将开打的时候,曹操会领着一大群人去船上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很经典的诗。他是要在部下面前表现出自己不仅善于打仗,而且很有文采。
对比历史,《三国演义》对曹操这种使用人才的刻画,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唐太宗曾经路过曹操庙,他在庙里题字,提到曹操不能允许他手下人水平比他高,这样狭隘的心胸对于领袖来说是一个缺点。唐太宗认为领袖的本领不一定非要比谋士高明,只要能够领导这些谋士就可以了,并且评论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也就是作为军事将领足够,当皇帝不够。
除了核心性格特征之外,《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其实是非常丰富的。
曹操有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宽容。比如名士祢衡,得罪了曹操很多次,包括击鼓骂曹等,曹操也不杀他,最后把他送到刘表手下黄祖那里去。在黄祖手下的祢衡继续骂人,最终被黄祖一怒而杀掉。曹操这属于借刀杀人,他允许人家骂他,但他自己不杀要别人来杀。有的时候曹操表现得不可捉摸,他率军准备南征的时候,名士孔融坚决反对,曹操不听,孔融就说:“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曹操听了勃然大怒,把孔融抓起来杀掉了。曹操有时候也非常阴险。他攻打袁术的时候军粮不足,就指使手下军需官克扣军粮,然后军士不满闹了起来,他又把这个军需官找来说“欲借汝头以示众耳”,承诺赡养他的家人,然后就把军需官杀头以平息军乱。曹操有时候也非常凶残。刘备、董承卷入的衣带诏事件中,曹操抓住了参与者吉平,审讯他让他招认主谋是谁,吉平拒不招供,曹操就动用了极其残酷的刑罚来残害吉平。曹操有时候又表现出胆小得可笑。张飞喝断长坂桥的时候,他率领大军却被张飞很少的人马吓跑了。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性格就是这样,极其复杂。通过小说的精彩描写,我们会觉得他很可悲、很可鄙、很可恶、很可耻、很可贵,也很可惜、很可气、很可喜、很可憎,这些词汇加起来,可能都不够形容曹操性格的丰富。
“多智”诸葛亮体现的人物心理关系
这里我们再讲一下诸葛亮。
鲁迅评论《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这是有道理的,《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智慧高到可以在一千多年前预报天气。书中的经典段落赤壁之战,其中有一段是诸葛亮草船借箭,这段故事是虚构的,《三国志》里是没有的。但是这一段虚构得非常精彩。而且《三国演义》的虚构是经过历史积淀的。经过漫长岁月的多次洗礼,淘汰了很多经不起考验的内容,比如在《三国演义》的雏形《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一度被描写得非常鲁莽,有时候甚至像张飞一样。但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完全不一样了,成了读者眼中的智慧化身。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对于小说人物心理的充分表现。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艾青的“马车”
下一篇:千古才女李清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