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中国民俗文化   作者:佚名

  河峪摩崖石刻,位于关陇道要地张家川恭门镇河峪村,西距恭门镇14公里、张家川县城25公里,现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摩崖略呈不规则梯形状,崖面打磨不是非常平整,高约200厘米,宽约150厘米,距地表65厘米。额刻仅存一“汉”字,字形相对较大,正文阴刻十五行,字径约6厘米。因光照、淋雨、风化的影响,崖面上半部分字迹模糊不清,不能全部释读。底部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受损严重,起壳脱落,并伴有开裂,除十几个字可辨认外,大多数字已不可见。总体而言,文字可释读者约三分之一,历史信息的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较遗憾的是其释文未录入早期的金石文献,以致长期埋没。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有零星录文和释文见于书刊。

  这座石碑第一行12字,第二行至十四行字数不清,我们根据刻面整体情况,以及每个字所占的空间计算,满行应为18个字,这第十五行应为撰文者和建造者信息,建造者信息清晰可见,撰文者信息已脱落,但最少在6个字以上,总共大概260字。

  “和平元年”,东汉桓帝刘志的年号,和平元年即公元150年,汉代“和平元年”仅此一年,距今一千八百多年。

  经对可辨碑文考证,其主要内容记述了西汉景帝时,汉阳太守刘福(字伯喜)的父亲在幽州刺史部任职,后来曾被汉景帝最小的儿子封了一处星宿座的原野(即今恭门镇河峪村)。伯喜的父亲经过仔细观察,觉得这块地方虽荒凉,但地理位置却很重要。因此,他放弃了朝廷给他的优厚俸禄,远离家乡和亲人,决心在这里修筑道路、建城,造福一方百姓。经过他多年的辛勤劳作,终于大功告成,道路畅通。他号召城周围的人开垦种地、饲养畜禽。而他自己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全部接济给穷人买家禽。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带动下,这里逐渐繁华起来,方圆百里土地肥沃、牛羊成群,老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这时,他年事已高,自知在世间的时间不长了,就召来自己的儿子,命令他继续守卫这座驿城。

  那么,什么是昴毕星宿座的原野呢?首先要从石碑第三行昴毕这两个字说起:昴也就是昴日鸡,即昴宿,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西方七宿第四宿。昴日鸡居白虎七宿的中央,为西方白虎星群中最璀璨的宿星,古代帝王必祭此星。认为是皇城的保护星。而这个毕呢就是毕月乌,属月,为乌。西方之第五宿。《封神演义》中其原名为金绳阳,在万仙阵中阵亡后封神。在十二月份时的夜晚,或一月下旬的黄昏时分,出现于天空。毕月乌又名“罕车”,相当于边境的军队。毕宿与昴宿相邻。因为这两颗星宿的光芒都非常耀眼,所以毕宿也跟昴宿一起,成为西方白虎星群里最富传说和神话故事的两颗星。我们从昴毕野君这个命名可推测出,当时河峪一带为汉朝边陲的第一道门户,也是中西商旅往来的第一道关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带着100多人的队伍和大批礼物,一路上风餐露宿,艰辛异常,再加上水土不服,队伍中有70多人都得了重病,浑身浮肿,腹泻不止,张骞当时也得了此病,痛苦难忍。经过此地时准备停歇数日并进行调养,当地老百姓知道了张骞一行得病的事,就采挖了一些本地的野菜葫给他们服用,这个葫在现如今被这一代的老百姓叫做野小蒜,但张骞他们第一次见到这种野菜,神色有些迟疑,却也没有别的治疗方法,无奈之下,张骞对他的兄弟们说:“与其等死,还不如先试试这种野菜,也许有回天之效。”大家见张骞如此说,便纷纷吃了起来。第二天,奇迹出现了,一些兄弟的浮肿消了,腹泻也好了,大家都觉得这小蒜颇有神奇之处。张骞返回时专门派人采挖了小蒜苗带回长安,又购置良田,广泛种植培育,由于长安天气炎热,所以种出的小蒜比河峪的个头大,蒜也就这样传播到中国的其他地方。后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经过这里,又停留数日,以解鞍马之劳。从此,这里便成为关驿站和中原进入陇上的交通门户,它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中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一定的联通和纽带作用。

  这座摩崖石刻是研究我国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它的书法艺术也是值得一提的。这座摩崖的书体有小篆,又有汉隶,字体刚劲有力,俊逸遒劲,散发着独特的书法艺术魅力,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是书法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范本。近年来,通过对石刻的保护管理,这座千年摩崖神采奕奕地竖立在关陇古道旁,以浓郁的人文色彩点缀着这片土地。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溯源甘肃】古代甘肃如何防疫抗疫

    下一篇:【溯源甘肃】班彪、班超父子的凉州情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