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中国民俗文化   作者:佚名

  当时,苑川一带因兴隆峡、苑川河、巴什沟三水汇集,水源充足,被称为“龙马之沃土”,又因此地是丝绸之路左道,交通便利,南部有石质的天然山堡,面积约18亩,高约200米,上有“天生井”,只有一条道路可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大自然天造的沃土。为此,西秦从初兴到灭亡,苑川河流域既是国都,又是根据地。

  乞伏鲜卑崛起于乱世之中,又被称为陇西鲜卑,学者们认为他们是鲜卑部落与高车部落相融合的产物。在乞伏鲜卑结权为部落首领时,他们就迁徙到位于今甘肃兰州榆中县东北的牵屯山,曾一度臣属于秃发树机能,随后讨伐鲜卑莫侯部,吞并其部落两万余人,迁至苑川,于公元385年九月,乞伏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单于、大将军,领秦河二州牧,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史称西秦。

  在此地,他们放弃了梦想中的草原,放弃了心爱的畜群,改行从事农耕,最终,与这里的居民一样,开始了农牧并举的生活。387年,乞伏国仁征服了苑川东北六泉的鲜卑密贵、裕苟、提伦三部,对其他鲜卑部落进行了重组与建构,从而使国力大增。

  政权更迭在金城

  西秦政权几度定都金城,与此地结下不解之缘。在西秦灭亡后,乞伏鲜卑人一直习惯将籍贯说成金城,就是这个缘故。

  乞伏鲜卑在汉魏时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385年,乞伏国仁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为西秦第一个都城。388年六月国仁死,弟乾归继位,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兰州西固区)。395年,都城南景门倒塌,出于忌讳,乞伏乾归又将都城迁回苑川西城。400年国灭于后秦。409年复国,改称秦王,返回苑川。410年,复都苑川。412年,乞伏炽磐继位后,又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市东北),直至西秦灭。最盛时期,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区。历四主,共三十七年。431年被夏国所灭。

  乞伏乾归称秦王后,对西秦的管理机构进行了改革,依照中原王朝的制度在此设立了尚书省、门下省,启用汉族士人,西秦逐渐演变成为乞伏鲜卑贵族与汉族豪门、士绅的联合政权,开始了迅速的汉化进程。但是,乞伏乾归依旧保留“大单于”的称号,以便统治辖区内的各少数民族。对境内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进行有区别的统治方式,是十六国时期各割据政权共同的特点。

  但是,乞伏鲜卑建立的西秦政权总体依靠的还是陇西鲜卑各贵族,主要以军事征服为手段,合并各地方实力派所组成,故其内部经常发生各地地方实力派叛服无常的情况,政权还不十分巩固。虽然意识到要与陇右汉族豪门士族结合,但是并未深入。其时,西秦政权内部的经济状况,处于各鲜卑部落由游牧向农业定居的转化过程之中,实力远不及占据关中的后秦。加之仅占据于陇右西部,强敌压境,四面楚歌,西有后凉、南凉,南有吐谷浑,东有后秦,以至政权存在时间较短。

  乞伏鲜卑部曾两次被来自东方的强敌所灭,却能两次复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在十六国时期很少见到的历史现象。西秦灭亡后,乞伏鲜卑部族人或投秃发鲜卑建立的北凉政权,或降大夏,北魏时期,很难再对乞伏鲜卑与其他鲜卑加以区分,乞伏鲜卑贵族的籍贯大都改成金城或金城榆中、马邑等,与汉族士大夫、官僚无异。北魏灭亡后,乞伏鲜卑和其他鲜卑人一样,大都融合在汉族中。

  这一时期,各部鲜卑人也曾建立过政权的联盟,但是他们对政权的认同感远远大于民族的认同感,建立联盟的基础大多是政治利益,而非民族感情,所以,当政治利益发生变化时,联盟的关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不仅是秃发鲜卑与乞伏鲜卑的关系,也是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彼此关系的最大特点。鲜卑族是建立割据政权最多的民族,但是自身的分散性削弱了他们的力量,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拓跋鲜卑统一鲜卑各部以后,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鲜卑人骑马操戈,在金城留下了令人遐想的城池,为后人留下了可追忆的往事。农田覆盖,庄稼荒芜,皑皑白雪下,一座孤城,疑似当年的城墙,如平常山脊一般,萧条地站立在农田里,像一柱雕塑,在历史里穿越。(文/特约撰稿人 孙海芳)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甘肃宕昌羊马古城:悲风皑雪中的千年雄关险隘

下一篇:千年科技之光——敦煌科技史印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