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艺术珍品欣赏   作者:佚名

青铜镂刻香炉

  中国古代器物中,使用最广泛而又差别颇大、造型各异的就属香炉了。在一般人观念中,香炉似乎是点燃线香的器具,于是说到香炉的样式,大多数人脑子里总会出现宋代哥窑或龙泉窑的双耳炉,再就是明代的铜质宣德炉及其仿制品了。其实,香炉的种类和用途远不止于此,其历史渊源也起码在两千年以上了。
    前人笔下香炉,大多是言及其物而已。近年有专门于香炉之类的研究,一是扬之水的《古诗文名物新证》中关于香炉和香薰的美文;一是孟晖《花间十六声》中关于“添香”、“薰笼”、“香兽与香囊”的集锦。说来巧得很,两位作者都是女士,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洞察和文思将历代香炉、香薰之类的器物与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情趣娓娓道来,前者注重名物的考略,后者则多从历代诗词与笔记中寻觅薰香和焚香的生活情趣。
    两汉时期博山炉已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之中。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无论是造型和工艺都已达到极为精美的程度,此后博山炉一直沿用至隋代和唐初。所谓“博山”,并非是指此炉出于博山,而是指器物表面雕刻做重叠山形的装饰。据《两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工丁缓善做博山炉,能够重叠雕刻奇禽怪兽以做香炉的表面装饰,博山炉工艺之繁,远远超过后来出现的三足或五足式香炉。从六朝时吟咏博山炉的诗句看,重叠博山的式样已不仅是“蔽亏千种树,出没万重山”,而是能够雕饰出“下刻盘龙势,矫首半衔莲”的造型和“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的人物故事。
    西汉时期博山炉的出现大抵是与燃香的原料和方式有关。西汉之前,系使用茅香,这是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武帝时期,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传入中土,并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既浓,烟火气又不大,也因此出现了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博山炉。博山炉盖虽争奇斗艳,但都镂有气孔,香气正是从镂孔之中升腾散发。
    博山炉既有金属制成,也有陶制和稍后的白瓷制成,但其结构却大体相似,都是一种用炭火薰香的器具。
    除了博山式香炉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青瓷或白瓷的敞口三足和五足炉,民间所用的带耳式瓷制香薰也常见于出土文物之中。炉耳颇具实用性,为的是便于提携挪动,其装饰作用与实用效果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此外,附属于香炉的器物尚有香铲、香拨、香箸、香匣种种,都是添香和燃香时的用具。
    唐代法门寺出土的银器中,也不乏香炉和宝子(香盒),工艺之精美,可谓登峰造极。无论炉身或炉盖都是錾刻、雕饰或镶嵌而成,至于造型之变幻,更有银鎏金炉盘承托的两层式香炉,或炉身附带宝子的香炉,因与礼佛有关,多采用莲花瓣样式,炉盖的顶部周围还饰有待放的莲蕾。
    香兽者,顾名思义是动物造型的各式香炉。燃香取味,是薰香的原旨,但古人重观赏,所以香炉可以用金属或陶瓷等做成各种动物造型,使香燃于鸟兽腹内,香烟从鸟兽口中缕缕而出,情趣盎然。鸟兽造型多为麒麟、狻猊、狮子、凫鸭、仙鹤各异,但爇烤香料的原理都是一样的。人们最熟悉的李清照词《醉花阴》中的“瑞瑙销金兽”,其“金兽”实际上就是香兽,因此易安词的某些版本也将“金”做“香”,而“瑞瑙”就是香料了。
    直至两宋时期,除博山式香炉和各种香兽仍在使用外,瓷质的高足杯式炉、敞口莲花炉、镂空覆盖式香炉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它们的器形相对较小,便于室内安放,更为士人青睐。由于两宋制瓷工艺的空前繁荣,香炉的烧制更有极大的发展,其造型多仿三代器物,如鼎、簋、鬲、奁等形状,典雅庄重,瓷质圆润,各名窑都有不同风格的出品。
    在线香出现之前,古代燃香的基本方式并非将香料直接点燃,而是透过炭火的焙烤而取其香气。火与香料之间往往有云母石片相隔,使香料达到“香而不焦”,这与我们印象中香炉中插一炷或三炷线香完全是两回事。线香的出现大约是明代以后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古代绘画、墓室壁画、敦煌壁画和佛经版画中都只见形象各异的香炉,却看不到插在炉中的线香。“红袖添香夜读书”历来是文人憧憬的美梦,而这种“添香”也并非仅仅是点燃线香的香头那么简单,而是将各种香饼、香球、香丸在炭火之上慢慢焙燃,并不断添加香料,使香气渐渐升腾的繁复过程,否则也就索然无味了。
    明代宣德年间,以黄铜合金仿制宋代器形的香炉,谓之宣德炉,实际是以宋仿三代的彝、鬲、钵、盂造型铸出线条简洁而流畅的铜炉,成一时之风气。自宣德已降直至民国时期,仿造的宣德炉无计其数,虽有优劣之分,轩轾之别,终归是赝品了。
    清代的香炉品类繁多,除器形仿古之外,在材质上更是门类众多,瓷质、铜质、玉质、法华彩、景泰蓝或掐丝珐琅等屡见不鲜,但多为观赏之物,使用价值已经不大。
    香炉之属的另类,最有趣是印香炉,又称之为香篆,虽是燃香的器具,却是有炉之名而无炉之形。其样式多为层叠式的香盒,或为方形、扁圆形、花瓣形、如意形等等。原本是寺中诵经计时的工具,因此香篆又可归属为计时器的大类。印香炉的燃香原理与普通香炉类似,但其结构却较为复杂,多有数层,并配有填装香料的工具,最主要部分则是炉中的印香模,通过印香模将燃尽的香灰成就出各种图案和文字。唐宋之际,印香炉已不仅是寺中诵经的计时工具,也是俗众焚香的一种精巧玩物。
    香炉种种,与文化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情趣和意境的载体,作为一种造型和材质都十分复杂的器物,至今仍受到收藏者的喜爱。但是随着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它的实际作用已经如同那淡淡飘散的轻烟而远去了。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秦始皇诏文权珍宝

    下一篇:二祀邲其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