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艺术珍品欣赏 作者:佚名
关于鼎,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三国鼎立”、“鼎鼎有名”、“问鼎”、“鼎峙”之类的,具“最”、“绝”、“极端”倾向的词汇;在器物印象中,可能数楚霸王项羽力举的花纹神秘、两耳高翘的千斤大铜鼎最强烈。其实,鼎的祖形早在金属冶炼尚未发明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它是用泥土塑形烧制的陶器。今上海不但是中国最早陶鼎发明地之一,而且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大的陶鼎也诞生于此。青浦区重固镇福泉山遗址崧泽文化地层出土的折角足盆形大陶鼎即是代表作。
此鼎口径45厘米,高36厘米。宽口沿外折,缺盖。一般如果有陶质器盖的话,那是最容易破损的,因此,在考古工作中经常发现陶鼎缺盖的情况。当然,在石质、骨质手工业工具已经比较先进的情况下,也有可能用比较轻巧竹木之类制作器盖。当然,竹、木属有机物质,经受不起几千年的腐蚀而失去踪影。此鼎直壁深腹,圜底下有一层薄薄的黑色烟炱,是上海先民经年累月炊煮食物的遗迹。器腹下部有一周凸棱,中部箍一周齿状堆纹,上下又有密集的凹弦纹,装饰简洁朴素。鼎足横剖面为直角曲尺形,从正面看,上宽下窄,从侧面看,略向外撇,具备承重的优良性能。鼎足外表上部是二行点线纹,下部以凹线勾勒出脸形,中间是齿形竖脊,两侧都有一个圆形捺窝,形似兽面,可能具有避邪的作用。这种以拐角为中轴线的纹饰格局,在良渚文化方琮、方锥形器上得到延续和发展,是良渚文化兽面纹的先驱。
此鼎硕大厚重,制作规整,是上海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陶鼎,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不可多得的鼎中大器。从大鼎的口径判断,制作这样一件庞然大物,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困难一定不小。仅是制陶的慢轮盘径至少在60厘米以上,反映出崧泽文化时期的制陶器械和陶工的操作技术,已达到了十分高超的水平。经初步测定,此鼎的容量约有25立升,按一般劳力摄入量计算,一次可解决二十多人的吃饭问题。从中对我们认识崧泽文化晚期的氏族组织形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鼎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使用,延续数千年,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炊器。鼎起源于下有支座的釜的连体形式。三足鼎立,下置薪火烧煮食物。从形制上观察,崧泽鼎有釜形、罐形、盆形、盘形、钵形、碗形等;下附的三足也是舌形、铲形、凿形、凹弧形、侧足形、出脊形等。这件大陶鼎出土时已经破碎不堪,经技师精心修复而成。在出土现场附近同一文化层中,发现了鼎下有灶塘的现象,说明陶鼎也有使用灶塘的情况。
鼎的胎质有别于一般陶器,与陶釜一样,使用时经常要在火中烧烤。为了不致烧裂,陶土中需掺入一定比例的介质,以增强膨胀系数。常见的崧泽文化时期的陶鼎中往往掺入细沙、贝壳屑、谷壳屑等。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三十五年虒令鼎 战国
下一篇:绦索纹兽耳铜罍珍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