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美术教育知识   作者:佚名

  再进一步,如果从文化隐喻的角度来看,湖石花木在此处的运用,似乎与中国园林艺术中“叠石为山”的营造美学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画家以湖石比附山岳,将自然山水的意象引入世俗生活的庭院,使“庭院”成为隐逸文化传统中“桃源”意象的现实投射,而姐弟二人围绕圆凳“推枣磨”的场景,也与《水经注·烂柯山传说》中“仙人对弈”的典故遥相呼应。由此,画家将日常生活的花石秋园转化为仙家“洞天福地”的理想世界,也将山水渔樵的“出世之乐”转译成秋庭婴戏的“人间之乐”,在“忘我”和“自得”的意义上实现了对古代隐逸文化的援引和活用,使婴戏图这样的世俗题材产生了某种超越性的出世意味,并以此为基点为北宋画院的婴戏图创作注入了别样的文化内涵,也对中国绘画史传统和山水画思想做出了回应。

  由此可见,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成功地将庭院、孩童、玩具、游戏等要素统合起来,通过华丽的色彩、老到的笔墨和传神的人物创造了表现童年欢乐的经典图像,并在作品的意义结构中巧妙地嵌入关于中国人生命哲学的隐喻,塑造了后世画家们争相效仿的艺术范式。同时,也正是借由苏汉臣的创作,千年前那个姐弟游戏的秋日庭院,得以化生为一种蕴含快乐宝藏和文化密码的艺术符号,在与后世观者的一次次相遇中,使忘我、无邪、自在、朴素的赤子天趣穿越千年而依然饱满。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中国动画:承百年薪火 扬民族之风

下一篇:卧游山水间,照见天地心




  相关推荐